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的挑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各级政府和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互联网+”也成为今年火的网络热词。各行各业对“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业态达成普遍共识。但在行动实施上,又普遍困扰于缺乏一支熟悉业务应用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挑战。
-
医疗卫生信息化十大视点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结合医疗卫生的需求,梳理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预测未来可能的趋势,提出移动普适计算、绿色信息化、电子健康档案标准( openEHR)、健康物联网、健康云、移动健康服务、三网融合、四屏联动、大数据与NoSQL和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十大视点.
-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再造妇幼保健服务流程的应用与研究
镇江市妇幼保健院积极探索与实践移动互联技术在诊疗及服务领域的应用,尝试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开展远程孕产妇医疗保健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的时间、地点与空间,优化孕产保健服务流程,为孕产妇女提供了全程、随时可及、不受地点限制的妇幼保健服务.
-
新时代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策略
概述了我国医院服务能力情况和新时代医院信息化的特点,简述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标准规范、信息化保障、网络安全、新兴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适应深化医改政策导向、面向医院发展需要、满足便民惠民新需求、夯实发展保障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为行业发展、医院建设的参与者提供有益参考.
-
移动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归纳了移动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医生资质难以审核、医疗诊断准确性偏低、参与动力不足、健康信息商业导向性明显、收费模式不清晰、安全度不够等问题.结合移动医疗应用现状与特点,提出提高问诊医生的准入门槛、开发增强用户粘性的功能、鼓励信息共享、与医保相衔接、从技术和监管两方面提高安全度等建议,旨在能多方面推动移动医疗的发展.
-
优秀卫生信息CIO巡礼--湖北省卫生计生信息中心主任肖树发
“十二五”以来,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口健康信息化工作在国家改革发展全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新形势下,人口健康信息化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技术支撑,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而区域卫生信息CIO作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掌舵人,其自身的素质、战略眼光及对业务和技术的把握将决定一个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水平。
-
互联网+助力医疗健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政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等医疗供给侧改革做出具体要求。
-
“互联网+医疗”中外患者服务模式探析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医疗行业“互联网+”计划将会引起一系列新的变革,比如医院集成平台互联互通模式的变革、支付手段的变革、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卫生辅助决策模式的变革,但根本的是患者服务模式的变革,尤其是区域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
论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关系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领域,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势头正盛,互联网医疗具有促进医疗资源整合、方便患者就医、促进疾病早期预防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对医疗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局限性,如加大了诊疗过错风险、所能参与的医疗服务有限、难以确保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健康隐私等,终提出应对互联网持谨慎态度,仅将互联网作为医疗服务活动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对其过度依赖,为互联网医疗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
利用互联网对男男性接触者高危性行为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利用互联网对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开展高危性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利用湖州地区网络同志QQ群,对MSM分别进行基线和干预后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取向等)和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等,在线收集问卷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834份,调查对象年龄以20~29岁为主,占77.58% (647/834).对照组的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及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及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互联网对MSM进行针对性的高危行为干预具有实际意义.可利用互联网加强对MSM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该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
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双向转诊系统实施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双向转诊系统的实施情况.方法:对本院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双向转诊系统的相关实施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调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与9家社区服务中心实现连接,其中3家进行远程病历会诊,完成病历128份,预约挂号239人次.对社区居民以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双向转诊系统的知晓度为44.00%,满意度为55.60%;医务人员知晓度为88.00%,认可度为84.00%.结论:医联体联动模式下双向转诊系统实施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构建.
-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计算机互联管理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已经遍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互联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医院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管理的应用对于医院的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互联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
-
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运用先进、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医疗器械维修,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医疗机构器械维修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
远程医疗设备与现行电磁兼容检测标准适用性的分析
远程医疗作为一个新概念已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发或升级产品的重要方向,借助政府大力倡导发展远程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远程医疗医用电气设备将更普及,简单地把医疗器械接入互联网并不能成就"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设备与医用电气设备的检测标准是存在差异的,文章将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是否可以直接沿用现行普通医用电气设备的标准做一分析.
-
联影携三大业界首创产品强势登陆CMEF U+互联网医疗战略重新定义#精准医疗¥
2016年4月17~20日,联影携横跨诊断、治疗、互联网医疗全线二十一款产品重磅登陆第7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举办“见所未见,未来将来”联影2016新品发布会。
-
导读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包括医疗健康进入数字化时代,相应的是数字城市、数字健康、数字医疗,进而是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数字化医疗发展概述》一文从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三个层面对数字化医疗进行综述,并提出数字化医疗的未来发展途径: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化和大数据。
-
导读
01专题
互联网医疗
微创手术以其创伤性小、恢复期短、安全高效等优势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快的领域之一。在微创手术中,手术导航设备得以广泛应用,用于制定术前计划、实时引导诊断和治疗,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精度与安全性。《手术导航设备关键技术分析和展望》一文综合分析了手术导航设备的影像来源、定位和显示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注册和多模态影像融合等关键技术,并对手术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了讨论。 -
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分析
在互联网+健康医疗系统综合应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可穿戴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系统构架、信息交互技术、健康医疗传感器、数字化信号处理与电子控制、信息安全、大数据处理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商业运营模式的驱动下,可实现健康促进、慢病管理、生理信息普查监测等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我国移动医疗应用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的移动医疗取得了显著发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移动医疗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移动医疗已经不再局限于院内医生和护士的应用了,它还可以扩展到患者家里。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移动医疗应用状况来看,很多医院仍然局限于基于wifi的应用上,而且用户基本都是医护人员,应用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比如移动查房、移动护士站等,基本上都是“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推车”的模式。一些做得较好的医院,将医生站的一些功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转移到了手机上,医生通过手机可以进行一些医疗活动,例如远程会诊、咨询,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的远程采集,医生可以在自己家里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开医嘱等。 -
路阳的“医院管理经”
“现阶段中国的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其实都是平台型的,没有固定的医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聘请一些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生,这样的情况下医院无形之中就是一个平台.”这就是路阳提出的平台型医院管理理念.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的路阳,先是从事血管外科工作,后留学攻读MBA,归国后进入互联网及专业媒体运营、医疗规划筹建及医院管理咨询等领域,现任北京明德医院运营院长.作为民营医院院长,路阳自有一套与公立医院不同的管理方法,经过多年工作积累沉淀,思路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