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误诊1例

    作者:陈丽

    病人,女,65岁.乏力2个月,发热3d.外院查体:体温38.5℃,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血常规:WBC 50.2×109/L,N 0.86,Hb 151 g/L,PLT208×109/L.入本院后经查胸部X线平片示右肺中片状模糊影,经抗感染治疗,患者仍有低热,白细胞持续增高,多次复查WBC(30 ~50)×109/L,N 0.82~0.89,脾脏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多次血培养无细菌生长,骨髓象示粒细胞增生活跃,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占位病变,病灶3.6cm×2.8 cm,边缘分叶,考虑为肺恶性肿瘤.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肺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遂行右肺中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淋巴结活检无转移,术后病人体温正常,给予化疗,随诊血常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 类白血病反应动态观察1例及其分类分析

    作者:陈鹏;杨洪涌;刘安平;沈云

    本文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药物治疗中发生类白血病反应1例.患者在抗风湿药物治疗中出现腹泻、发热及粒细胞缺乏等表现.外周血象表现为核左移,见2%早幼粒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早幼粒细胞达41%.分析病例及文献,本例属于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也符合骨髓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

  •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类白血病反应7例分析

    作者:赵智勇;袁粒星;王惠霞;高举

    目的 探讨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附属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所收治的7例CMV感染后致类白血病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中6例婴儿,临床上多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出现幼稚细胞,抗CMV-IgM(+),CMV-IgG(-),骨髓检查正常或未达白血病诊断标准,经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多数患者恢复良好,血象和骨髓象恢复正常.结论 婴幼儿CMV感染可能是类白血病反应病因之一,临床上类似血液肿瘤性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鉴别,对疑难病例应密切观察和长期随访.

  • 恶性肿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46例临床报告并肿瘤分期探讨

    作者:叶爱琴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治愈率低、病死率高.而且,在肿瘤细胞的持续作用下或转移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血液学的改变,形成贫血、血栓、血小板异常以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类白血病反应(LR)是指机体在没有明显的骨髓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的症状.产生类白血病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严重感染、溶血、出血、药物过敏或者恶性肿瘤等,且以复发或进展性的恶性肿瘤居多.但并未检索到具体研究其发病情况与肿瘤分期及部位关系的相关文献.现就本院曾经收治的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能够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分析恶性肿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方法并估计其发病情况与肿瘤分期和发病部位的关系.

  • 恶性胸腺瘤引起类白血病反应合并杵状指1例

    作者:杨文娟;王晓露

    1 病案摘要患者男,42岁,因恶性胸腺瘤术后近2年,伴胸膜胸壁转移4月于2004年11月入院.患者曾于2003年3月因患胸腺瘤行胸腺切除术,术后行胸背部放疗(6MV/15MV,DT 60Gy/30f/42d).2004年8月因反复低热,伴胸背部疼痛来我院治疗.

  • 伴类白血病反应的脓疱型银屑病1例

    作者:叶进;劳力民;严建良;郑敏

    患者女,14岁.因全身红斑、鳞屑1年,脓疱4d于2002年1月21日入院.1年前腰部出现鳞屑性红斑,以后逐渐泛发全身,伴轻度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予以治疗后好转.

  • 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渠涛;李红春;左亚刚;方凯;王宝玺;周道斌

    患者男,17岁,双下肢反复疼痛溃疡3年.本次复发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双胫前出现丘脓疱疹,疼痛,范围迅速扩大,并破溃形成溃疡.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外周血显示白细胞高达114×109/L,血小板低至1.9×109/L,同时伴有贫血,经骨髓涂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证实该患者为坏疽性脓皮病并发类白血病反应.

  • 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留江

    目的 总结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类白血病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历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类白血病型HFRS占10.7%,与我院同期无类白血病型患者相比,临床上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临床表现重,②肾损害重,③重型、危重型多,④并发症多,⑤病死率高.结论 HARS患者出现类白血病型反应,多属于病情凶险,预后不良,也是作为其重型及危重型的诊断依据之一.

  • 儿童类白血病反应63例实验室结果分析

    作者:邓坤仪;黄道连;谭南;李丽莲;吴少珍

    目的 分析儿童类白血病的实验室结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类白血病的实验室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 63例类白血病患儿中性粒细胞型58例(92.06%),淋巴细胞型4例(6.35%),单核细胞型1例(1.59%).发病原因以感染多见,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5例(71.43%),泌尿道感染6例(9.52%),肠炎4例(6.35%),手足口病2例(3.1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3.17%),宫内感染2例(3.17%),新生儿溶血病1例(1.5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1.59%).结论儿童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发现明显的致病原因.

  • 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张燕;曾小菁;熊玉芝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农民,因发现颈部包块11个月,伴反复发热于2004年11月30日入院.11个月前患者发现双侧颈部包块如黄豆大小数枚,有压痛,进行性增多、增大,并反复发热,可高至39.5℃,无畏寒、盗汗、咳嗽、胸闷等,逐渐出现头部暗红色皮疹,不痒,在当地医院诊为"淋巴结炎",先后予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炎治疗无明显疗效,用安乃近、扑炎痛等退热,体温可降至正常,数天后又上升,淋巴结在高热时有所增大,疼痛,而热退后又缩小,反复发热,病情逐渐加重,卧床不起.

  • 酒精性肝衰竭合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报道

    作者:李之慧;杨茂梧;都芳鹃;翟薇;孙明丽

    酒精性肝病可以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但酒精性肝衰竭合并类白血病反应的病例临床少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酒精性肝衰竭并类白血病反应.

  • 恶性肿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淑萍

    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白血病样反应.恶性肿瘤患者易出现类白血病反应,如出现此反应,应考虑有骨转移、骨髓浸润和病情进展的可能[1].我院自1998年至2010年12年间共发现恶性肿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入组我院收治的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其中膀胱癌Ⅳ期1例,胃癌Ⅳ期1例,肺癌Ⅲb期1例;肺癌患者的类白血病反应发生于肿瘤确诊前,膀胱癌患者发生于手术后1个月,胃癌患者发生于化疗间歇期.

  • 小儿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贾月明;翁景文;贾鑫磊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类白血病反应(L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8例26天-2岁患儿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全部以感染为诱发因素,包括百日咳2例,类百日咳综合征2例,病毒感染2例,细菌感染2例;均有肺炎表现、心率明显增快140-220次/min,平均173±22次/min,其中5例为痉挛性、刺激性咳嗽,且咳嗽时伴青紫和心率下降;全部患儿白细胞计数(WBC)明显升高58.00-213.60×109/L,平均104.50±60.10×109/L。所有患儿均采用抗生素治疗,部分患儿应用呼吸机或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WBC过高者给予补液治疗,2例合并使用抗病毒治疗。病程中发生反复呼吸、心跳骤停3例;并发中毒性脑病3例;痊愈6例,死亡2例。结论:感染为小儿 LR的主要诱因,其临床表现较严重,抗生素治疗有效,多数病例可以治愈。

  • 胸闷,气促伴白细胞增多症

    作者:秦川;吴超男;王瑾;孟力;郑邈

    病历资料患者,男,65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于2013年9月10日入住本院呼吸内科.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咽部不适,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不伴发热,咯血,咳少许白痰,无关节肿痛,无腹痛.曾在当地医院住院12d,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左侧胸膜增厚,左侧胸水;血常规WBC 24×109/L.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胸穿抽胸水、平喘、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胸闷气促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差,体重、体力均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吸烟史35年,约10支/d.

  • 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动态观察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波;丁协刚;李世文;姚启盛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的认识. 方法 对2013年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的5例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例,女1 例,年龄(59.0±14.9)岁;临床分期均≥T3N0M0.文献纳入的5例患者均行膀胱根治性全切术,术前外周血白细胞高水平平均为(70.68±25.49)×10.9/L,术后2周内3例患者血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1例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1例术后血白细胞不降反高于术前,该病例病情进展极快,术后1个月死亡.本例患者同时合并主动脉夹层及下肢静脉血栓,不适宜手术,确诊后予保守治疗,2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5.00±3.93)个月. 结论 膀胱肿瘤并类白血病反应较少见,高度恶性,预后不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动态反映肿瘤的进展及控制情况.

  • 原发性肺恶性黑色素瘤并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杨晓利;王峰;樊青霞;解智慧;庞朝勋

    0 引言我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相对偏低,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但近年来成倍增长,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例.原发于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约占50%~70%,原发灶不明黑色素瘤约10%[1].原发肺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lung,PMML)十分罕见,仅占肺部肿瘤的0.01 %[2-3].我院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发热、咳嗽伴胸痛1月"为主诉,于2012年3月14日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45.5×109/L,红细胞计数为3.82×1012/L,血小板计数为269×109/L.骨髓穿刺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肿瘤标志物为CEA 87.34 u/ml,铁蛋白为1 593 ng/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2012年3月16日胸部CT平扫示:左下肺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无分叶、无毛刺,与胸膜粘连,见图1.头颅MRI和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经积极抗炎治疗后无好转.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误诊为类白血病反应1例

    作者:胡志勇;童燕

    笔者在某血液病研究所学习期间,参与并纪录某县级医院送检血液病会诊1例.该县级医院第1次骨穿形态学上诊断为类白血病反应,为病人行脾切除术,术后第2天开始,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迅速升高.

  • 羟基脲治疗肺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的合理性评价

    作者:杨微;于卫江;田锋奇

    目的 评价羟基脲治疗类白血病反应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结合1例男性肺腺癌Ⅳ期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应用羟基脲降低白细胞,同时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的治疗方案,从羟基脲药物剂量、用药疗程及化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有缓解但随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药物及输血治疗后未见好转,其治疗过程中羟基脲的用量偏高,采用含卡铂两药联合方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骨髓抑制.结论 羟基脲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但是在治疗实体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中的用法以及与化疗方案的联合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 血必净干预晚期实体瘤相关类白血病反应临床观察

    作者:董霞;张志明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晚期实体瘤相关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实体瘤相关类白血病反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分别采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白介素-6 (IL-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记录观察期间的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天后治疗组WBC、CRP、PCT、TNF-α、IL-6、PT和APTT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WBC、CRP、PCT、TNF-α、IL-6及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晚期实体瘤相关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外周血中相关炎性介质的表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出血风险,改善预后.

  • 类白血病反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浦权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关于粒细胞疾病的一些常识好吗?教授临床上,粒细胞疾病可分成两大组:一是恶性或称赘生性的,二是良性或称反应性的.凡异常白细胞以克隆性自主增殖者即导致恶性粒细胞疾病;反之,良性粒#细胞疾病仅代表对非恶性基础疾患的一种反应.良性粒细胞疾病又可再分成两种:即质的缺陷和量的异常,其中,质的缺陷主要指白细胞增多症和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LKR),量的异常是指某种白细胞数量升至正常以上或降至正常以下.

48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