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建国;张伶;卢清玉;常宇锋;耿学峰;余阳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4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西罗莫司药物涂层支架.其中36例(A组)将0.36 mm(0.014 in)BMW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直接置入支架;另外38例(B组)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78%比21.05%,2.78%比10.53%,P均<0.05).平均随访3.2±1.4个月,随访率93.5%,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DIVERTM)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治疗组.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韩志刚;高光华;王蕊;于波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来自15例患者的共16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狭窄程度(小管腔直径/参照管腔直径)介于40%和70%之间的病变(即临界病变)行冠状动脉内OCT检查,评价病变狭窄程度、脂质核心大小、纤维帽的厚度、是否存在斑块破裂、是否伴有血栓形成以及斑块钙化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对伴随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易损斑块进行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术后重复OCT检查,判断支架是否充分覆盖病变、与血管壁贴合情况,是否有斑块组织通过支架网眼突入管腔,以及局部是否存在微小夹层.结果 人选的16处病变中的14处成功行OCT检查并获取满意图像.检查结果显示14处病变中有10处病变狭窄程度超过50%,并且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厚度小于65 μm,判定以上10处病变为易损斑块,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其中2处伴有斑块破裂、局部形成夹层的病变行球囊预扩张后也行OCT检查,可见明显内膜撕裂、夹层形成.10处病变支架置入术后复查OCT显示支架均充分覆盖病变,其中2处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不良,3处发生斑块组织明显突入管腔,有2处支架部分节段释放不充分.其余4处病变脂质核心较小,纤维帽厚度大于65μm,无斑块破裂表现,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 冠状动脉内OCT是一种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有效手段,对诊断易损斑块、制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以及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DK Crush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典Crush技术的对比

    作者:陈绍良;方唯一;魏盟;何奔;张瑞岩;陈韵岱;张俊杰;叶飞;朱中生;林松;单守杰;杨松;钱均;Damras;Michael Lee;Tan Huaycheem;Tejas Patel

    目的 检验作者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否确保终对吻扩张的成功.方法 本研究属于连续、非随机和开放式研究,共入选了88例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 mm)的患者.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经典Crush技术治疗,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DK 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30 d内的诸项参数.结果 DK 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比较,患者分支血管病变长度长(13.5±3.4 mm比7.8±3.1 mm,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需时短(44±12 min 比68±17 min,P<0.05)、终对吻扩张成功率高(100%比70%,P<0.01)、使用球囊数鼍少(1.6±0.4个比2.7±0.7个,P<0.05)及造影剂使用量小(102±38 mL比176±46 mL,P<0.05).DK 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患者的主干与分支血管之间的夹角[(57±18).比(47±15).],主干血管病变长度(24.3±8.6 mm比21.1±7.3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典Crush组有两例(4.3%)终对吻失败的患者出现亚急性血栓栓塞.DK Crush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小血管直径显著大于经典Crush组(3.01±0.13 mm比2,74±0.12 mm,P<0.01),而残余狭窄却显著小于后者(7.3%±8.6%比17.4%±11.2%,P<0.05).经典Crush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残余狭窄>30%(对吻失败).结论 经典Crush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显著提高对吻扩张的成功率.进一步的随机研究可以明确后者的有效性.

  • 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叶飞;陈绍良;朱中生;张俊杰;林松;周陵;刘玲玲;阚静;段宝祥

    目的 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 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 h的CK-MB分别为16.2 ±3.9 mmol/L、13.4±3.9 mmol/L和18.4±4.8 mmol/L、15.5±5.1 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