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小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及防治

    作者:韩劲松;阎德民;安君;肖德绵

    目的:总结合并大左心室或小左心室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5年6月共行瓣膜置换术473例,合并大、小左心室瓣膜病者78例.其中合并大左心室(大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38例,合并小左心室(小左心室组)的瓣膜置换术4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脑栓塞.小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0%),大左心室组术后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65.7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小左心室组瓣膜置换术应积极防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 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置换术后近中期的疗效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汤勇;樊扬名;葛建军

    目的 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近中期的手术疗效以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近中期的心脏大小以及心脏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近中期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左心室缩短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术前LVESD值>6.0 cm、心功能NYHA分级在Ⅳ级、术后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或者β-受体阻滞剂(P<0.05).结论 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近中期心脏的形态大小发生了明显的逆重构过程,心功能同样明显改善,手术疗效满意.心功能Ⅳ级、LVESD≥6.0 cm、术后未使用小剂量的ACEI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 大左心室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团结;姚筱;廖凡

    目的 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大左心室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4例(室性心律失常组), 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132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选择术前临床指标、心脏病类型、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和体外循环(CPB)等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结果 年龄≥55 岁(OR=3.469)、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80 mm (OR=3.927)、射血分数(LVEF)≤55% (OR=2.967)、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5.170)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0 min(OR=4.501)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大小、心功能和体外循环等因素可影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寅;张平;董念国;史嘉玮

    目的 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44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28例,年龄15~69 (44.9±11.9)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57.8±98.3)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对存活出院的137例患者进行随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同归分析,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寿命表生存率法计算术后远期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9例(13.2%),室性心律失常56例(38.9%),人工瓣膜瓣周漏7例(4.9%),胸腔积液33例(22.9%),心包积液8例(5.6%),肝功能不全23例(16.0%),肾功能不全5例(3.5%).术后早期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4.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0岁、病程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50%)是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2周内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远期死亡5例,1年、2年、3年和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5.0%、92.7%和92.7%,且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相比,术前LVEF、LVEDD和心功能分级(NYHA)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低、远期生存率高、疗效满意;高龄(> 50岁)、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可能为术后早期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和左心室明显扩大可能为影响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文杰;齐胤尊

    目的 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方医院收治的98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分析术后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房内径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基线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3或4级、术前非窦性心律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min等是导致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针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术前非窦性心律 、心功能分级3或4级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并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