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作者:莫壁伶;易绍东;阮云军;曾菁;王奇;李丹辉;向定成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志超;鲍晓雪;卢安;刘瑜;李明月;崔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类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活化、聚集,血栓形成,终导致心肌组织的供氧减少.由于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对ACS患者而言抗血小板疗法尤为重要[1].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相比,可大大降低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已成为治疗ACS患者的常规疗法并被纳入目前的治疗指南[2-4].

  • 埃索美拉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临床效果影响

    作者:张晨晨;陈慧慧;管文婕;高倩;朱捷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901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100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纳入埃索美拉唑组.检测治疗开始第1天(T1)、第7天(T2)、第30天(T3)的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血小板活性指数,评估患者残留血小板反应能力.结果 两组T1、T2、T3的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的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血小板活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0 d的治疗时间内,应用埃索美拉唑不会降低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抗血小板效应.因此,埃索美拉唑可作为一种安全的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