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云华;杨立萍;黄廷;黄信刚

    螺旋CT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新的成像技术,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报道我院应用螺旋CT对36例气管支气管病变进行气管支气管3D成像,主要包括小密度投影法(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重建,其中10例患者同时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检查的应用经验,并就其重建参数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容积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明;韩义强;王力学;朱明珠;常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11价值.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采集CT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处理技术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75例肋骨转移瘤患者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48个、溶骨性转移病灶35个、混合型骨折病灶110个、病理骨折病灶27个、膨胀性生长病灶60个,V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9.3%、97.1%、98.2%、70.4%和98.3%,SSD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7.8%、74.3%、74.5%、96.3%和95.0%,两种技术对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病理骨折病灶诊断的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后VR技术在发现成骨转移病灶、溶骨性转移病灶、混合型骨折病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作为首选的后处理技术,而SSD技术在诊断病理骨折病灶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 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乳腺癌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兴亚;李功杰;张洪涛

    目的 探讨MS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癌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乳腺癌肋骨转移灶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两种后处理方法 进行重建.结果 VR和SSD对成骨型转移灶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100%(20/20)、55%(1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R和SSD对溶骨型转移灶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3%(100/107)、90%(96/107);对混合型转移灶VR和SSD方法 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0%(79/99)、75%(74/99),两种方法 对溶骨型和混合型病灶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两种方法 对病灶大小测量比较,VR法在观察成骨型病灶时较SSD法佳.结论 VR和SSD法在诊断各种类型肋骨转移灶时都有较好的准确率,而VR法对检出成骨型肋骨转移灶以及对观察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方面比SSD方法 更具有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甘明珠

    本研究收集 2011年 6 月至2012年 10月我院诊治的骨外伤患者32 例,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对所有患者临床可疑骨折部位进行重建,获取直观、清晰的重建图像[1],现报告如下.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VR和SSD在诊断肋骨转移瘤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黄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中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乳癌发生肋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采集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后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在52例患者中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03处,VR确诊率为100%(103/103),SSD确诊率为30.1%(31/103);发生溶骨性转移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100%(20/20),SSD确诊率为55%(11/20);发生混合型骨折病灶107处,VR确诊率为100%(107/107),SSD确诊率为71.03%(76/107);发生病理骨折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85%(17/20),SSD确诊率为100%(20/20);发生膨胀性生长病灶49处,VR及SSD确诊率都为100%。结论:VR无论在发现融骨性还是成骨性及混合性肋骨转移瘤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SSD由于是表面遮盖技术只能在发现病理性骨折方面确诊率更高。

  •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胫骨Pilon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潘展鹏;杨国敬;丘海胜;戴鸣海;李阳

    胫骨Pilon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表现为关节面的碎裂、嵌压及胫骨下1/3的粉碎,并可伴有腓骨下段骨折,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率均较高[1].普通X线片很难准确分辨出骨折块数目和移位程度.作者采用螺旋CT,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探讨其对胫骨Pilon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 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三维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的评价

    作者:李龙;池晓宇;黄新才;马新兵;刘卫国

    螺旋CT以其快捷的扫描速度和完善的后处理功能特别适用于复杂骨关节损伤的快速评价[1].本文对3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了螺旋CT二维和三维成像,旨在探讨二维多平面重组(2-dimensional multiplannar reformation,2D-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imensional surface shded display,3D-SSD)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作者:冯友权;夏俊;葛湛

    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良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正畸埋伏牙定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明;章作铨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正畸埋伏牙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埋伏牙患者作螺旋CT扫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法(MIP)获得牙体表面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曲面的断层影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术可作为埋伏牙进行正畸治疗前的准确有效的检查手段.

  • CT不同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肿块的显像效果观察

    作者:吴木军;张凡

    目的 观察CT不同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肿块的显像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结肠癌疑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MPR、CTVC、SSD等后处理.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计算不同CT后处理技术对病理分型、病变长度、肠周侵犯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确诊为肿块型结肠癌,病变长度方面18例在2~4 cm、25例在4.1~6 cm、19例在6.1~8 cm;肠周侵犯程度方面12例为<1/2肠周、40例在1/2~3/4肠周、10例>3/4肠周.病理分型:MPR诊断符合率为83.9%(52/62),CTVC为96.8%(60/62),SSD为75.8% (47/62).病变长度:MPR的诊断符合率为80.6%(50/62),CTVC为83.9%(52/62),SSD高为88.7%(55/62).肠周侵犯程度:MPR为98.4%(61/62),CTVC为85.5%(53/62),SSD为67.7% (42/62).结论 CT后处理技术MPR与CTVC利于结肠癌病理大体分型,SSD利于病变长度评估,MPR利于判定肠周侵犯程度,可结合不同后处理技术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 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早期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伊;吕富荣;盛波;夏露花;肖云华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 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比较二组的差异.结果 定性:对照组的3D-lung肺表面显示平滑的脏层胸膜;尘肺组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定量:尘肺组肺体积(3 730.4±603.6)cm3比健康者(4 114.8±742.2)cm3减小;而平均CT值尘肺组(-747.1±51.9)HU与对照组(-852.9±30.2)HU相比增大.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稍有降低.结论 CT肺功能成像的多种技术能够定性、定量的观测到早期尘肺的纤维化及程度,结果客观、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雨雪;陈铀;郭杰;陈扬熙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均不能清楚地判断埋伏牙(或阻生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20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并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T三维重建和SSD处理后,20例病例均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CT三维重建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埋伏牙的方法.

  • SSD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杨明;储成凤;刘斌;徐秋贞;朱亚彬;姚青;张俭;陈龙桂

    目的探讨SSD(shaded surface display)血管成像在肺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患者、50个肺结节性病变增强后行结节处血管的SSD成像,分析结节处血管表现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50个肺结节中,38个SSD重建后图像显示清晰,其中31个为恶性结节,7个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中,20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粗、增多,4例仅见单根血管增粗,1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多、未见增粗,6例可见血管穿过结节(3例同时发现合并血管增多、增粗),3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良性结节中,1例见血管增粗、增多,1例仅见血管增粗,3例出现结节处血管增多、未见增粗,2例结节处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①SSD重建后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穿过结节提示恶性结节可能性大.②SSD血管成像对位于中外带肺野的肺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

  •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踝关节的应用

    作者:张飚;顾坚明;杨建伟;强金伟

    CT三维重建对于骨关节、尤其是解剖关系较复杂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很大,可立体地多角度展现骨骼与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直观地显示骨折特征,使骨科医生能较容易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由于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以前仅局限于颅面骨和椎骨[2],很少涉及四肢.随着螺旋CT的普及,三维重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3],CT三维重建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通过34例踝关节三维成像,探讨踝关节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的技术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