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arrett 食管内镜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华清;张立卫;刘东国;王焕英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现象,其病因不清,普遍认为是获得性的,是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也被认为是GERD的一种并发症,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内镜结合病理视为其诊断的金标准。我国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在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的研究

    作者:贺益萍;诸琦;马天乐;陈佩璐;徐凯;金晓龙

    目的 通过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描述正常及胃黏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2例消化不良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在内镜检查中分别于胃窦及胃体部行放大内镜及HCE观察,对胃黏膜按胃小凹形态做出相应分型(Ⅰ~Ⅲ型),并行快速尿素酶、13C-尿素呼气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胃窦及胃体FICE下的分型对诊断H.pylori的价值,并对HCE观察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活动性、炎症度、萎缩、肠化)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对照组5例胃窦及胃体黏膜的HCE分型均为Ⅰ型,提示无H.pybri感染.研究组32例中,胃窦黏膜HCE分型为Ⅰ型14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7.1%);Ⅱ型13例中10例H.pylori感染(76.9%),且9例同时有萎缩改变;Ⅲ型5例,均H.pylori感染,且3例同时有萎缩及肠化.胃窦黏膜各H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结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0).胃体黏膜FICE分型为Ⅰ型15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6.7%);Ⅱ型13例中11例(84.6%)H.pylori感染;Ⅲ型4例均存在H.pylori感染.胃体黏膜各FI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性、活动度、萎缩及肠化)的分级在无H.pylori感染组中显著低于H.pylori感染组(P<0.01).结论 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萎缩、肠化生有明显相关性;HCE技术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对预测H.pylori的存在及判断胃黏膜的病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仇建伟;李玉明;钱俊波;王亚民;陈天敏;葛振明

    目的 观察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Barrett食管(BE)及早期食管腺癌(E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2月该院胃镜检查的患者16 000例次,对其食道下端随机采用传统白光或FICE技术观察.FICE内镜检查组拟诊BE 133例(实验组);普通内镜检查组拟诊BE 128例(对照组),对检查部位进行活检,并与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确定BE 127例(95.5%),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LGD)13例(9.77%)、高度不典型增生(HGD) 10例(7.51%)、EA 9例(6.02%);对照组确定BE 105例(82.O%),其LGD 10例(7.81%)、HGD 3例(2.45%)、EA 2例(1.56%),实验组除LGD外,其余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ICE对BE病灶发现及指导活检优于普通白光内镜.

  • 智能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汪和明;陈杰;田华;张国君;黄艳春;夏俊梅;曾秋红;叶启文;戴艳清;杜秀珍

    目的 评价富士能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大肠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325例,行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 396个病变中非肿瘤性病变占13.6%(54/396);各类腺瘤占76.0% (301/396),其中3例腺瘤恶变,占腺瘤的1.0%(3/301);进展期肠癌41例,占10.4%(41/301).上述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分析显示在非肿瘤性病变中尤其增生性病变、炎性息肉绝大部分为Ⅰ、Ⅱ型腺管开口,占92.7%(38/41).在肿瘤性病变中,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腺瘤之腺管开口以ⅢL型为主,而绒毛状腺瘤则以Ⅳ型为多见.在进展期癌中,无1例外地表现为腺管开口的破坏,甚至无腺管结构.将FICE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FICE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7.8%(361/396)、92.6% (38/41)、99.4% (353/355)、92.6% (38/41)、99.4% (353/355):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390/396)、87.8%( 36/41)、98.9%(351/355)、1.12%(4/355)、12.3%(5/41);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FICE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大肠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