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射频消融触发心室颤动的室性早搏治疗心室颤动

    作者:郭成军;张英川;方冬平;刘冰;孙成云;阎方明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触发心室颤动(室颤)的室性早搏(室早)对室颤作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例有晕厥多次发作史的患者,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晕厥发作因室颤所致.其中1例的家族中有猝死者;另1例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史,室颤发作是否与此有关难以定论.4例患者经各种临床检查均无异常,3例可诊断为特发性室颤.常规进行电生理检查后,在S1S1心室起搏时引进S2、S3、和S4心室期前刺激以及短阵快速刺激,还加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诱发了室颤以及室早、多形室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用激动顺序方法标测期前的室早的起源处.对4例患者分别用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消融靶点是期前程度大的室早前的浦肯野电位.结果经心内膜标测发现4例患者的室早起源处分别在右束支远端乳头肌周围(1例)和室间隔左侧面(3例).经多次放电消融后,室早和/或短阵室速消失,用与消融术前同样的刺激方案,未再诱发室颤.4例患者消融过程中,放电时间分别为240 s、2 600 s、720 s、和1900 s;X线投照时间20至35 min,消融过程总共历时3 h 20 min,4 h,2 h 30 min、和3 h 50 min.术后随访11个月至3年(其中3例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颤或晕厥复发.结论在浦肯野电位指引下导管射频消融室早和/或短阵室速,在较长的随访期内可以成功地防止特发性室颤复发.

  • 标测浦肯野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作用

    作者:王祖禄;梁延春;韩雅玲;孙鸣宇;王晶;马薇;黄从新

    目的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射频导管消融中标测浦肯野电位(Pur P)和舒张期电位(DP)的作用.方法44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9~74岁,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均有阵发性心悸史,ILVT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41例、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右偏3例.在ILVT时标测到早Pur P或DP的部位进行消融.结果44例患者的ILVT均在左心室间隔左后分支(41例)或左前分支(3例)分布的范围内消融成功.25例和19例分别在标测到PurP(Pur P组)和DP(DP组)的部位消融成功,成功消融部位Pur P或DP分别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19~40(27±6)ms和26~60(41±10)ms(P<0.01).在DP组的19例中,13例在标测到DP时可同时标测到Pur P,6例局部仅能标测到DP;12例首先在标测ILVT时较早的Pur P部位消融不能成功,后通过标测DP消融成功.成功消融ILVT的平均放电次数在Pur P组和DP组分别为4次和2次.DP组较Pur P组消融ILVT的成功部位在间隔部上移约0.5~2.0 cm.成功消融ILVT后,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心电轴明显改变的发生率在Pur P组和DP组分别为44%和84%(P<0.05).平均随访(23±12)个月,41例起源于左后分支的ILVT复发3例,均为Pur P组.结论ILVT通过标测室速时的Pur P和DP均可能消融成功,DP通常较Pur P有更早的激动时间,在标测到DP处消融有非常高的成功率和通常需要较少的消融次数.成功消融ILVT后,窦性心律下发生心电轴明显改变的发生率在DP组增高.

  • 两种射频消融方案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对比

    作者:周利民;沈童童;李兆伟;刘俊

    目的 比较采用标测舒张期电位(DP)和早浦肯野电位(PP)作为靶点的两种消融方法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特发性左后分支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根据消融靶点不同分为两组:DP组9例和PP组12例,DP组标测到DP和(或)PP,PP组仅标测到早PP.以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比较两种方法消融成功率、消融次数、心电图电轴明显改变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均能诱发ILVT.DP组和PP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9%(8/9例)和83.3%(10/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中1例因未能标测到DP,而后通过标测早PP消融成功;PP组中2例消融不成功,后通过标测DP消融成功.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DP距体表QRS波的间期较PP长,分别为(51.17±8.16)ms和(30.64±7.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消融次数[(2.55±1.07)次]少于PP组[(5.50±2.64)次](P<0.05).DP组消融术后左后分支阻滞发生率87.5%,高于PP组的30.0%(P<0.05).随访(14.29±10.05)个月,DP组无复发,PP组4例出现室速复发(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消融方案能获得较高成功率且均无明显并发症,但以DP为靶点需要较少的消融次数,心电图电轴发生明显变化比例较高,且ILVT复发率较低.

  •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及消融治疗

    作者:张晓星;马坚

    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常见的类型,其产生的电生理机制是折返.折返环路的整个成分目前尚未明确,但左后分支及其附近的浦肯野纤维网为折返必备的关键区域,通过相应的电位指引在此处进行射频消融有很高的成功率.近期广泛开展应用的三维标测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折返环路的组成成分,对于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