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

    作者:陈柯萍;陈若菡;王方正;华伟;张澍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不适当识别和治疗是ICD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主要的原因.本文旨在评价本中心的ICD患者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的发生率及常见原因.方法 入选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因室性心律失常植入ICD并能定期随访的50例患者.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和心功能情况程控ICD的各项参数,定期随访,询问ICD中所有信息,打印、存盘并对储存的腔内电图进行逐条分析,以确定ICD诊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是否有效,判断有无ICD不适当识别和治疗.结果 3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心律失常事件,ICD共记录到491次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事件(VT 383次,VF 108次),其中有11例(22%)发生过≥1次的不适当识别和治疗事件.14.3%(55/383)的VT事件为不适当识别,并导致了78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电击治疗.VF不适当识别的发生率为26.9%(28/108),并导致了56次不适当电击事件.结论 植入新一代ICD患者中,不适当识别和治疗发生率仍较高.不适当识别和治疗常见的原因是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占50%以上;其次是由于电磁干扰或肌电干扰所致.

  • ICD不适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与处理

    作者:何冉;韩战营;张杰;卢文杰;宋红星;田丰;陈晓杰;邱春光;刘怀霖

    目的 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为避免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发生不适当识别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随访18.5±11.7月,9例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发生率26.5%,其中单腔ICD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及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VT)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11次,3次予电击,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VT 1次并予ATP治疗.结论 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何冉;韩战营;张杰;卢文杰;宋红星;陈晓杰;邱春光;刘怀霖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2008年至2013年42例ICD植入患者发生不适当识别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随访(18.5±11.7)个月,9例(26.5%)共发生41次不适当识别或治疗事件(其中单腔ICD 2台,双腔ICD 1台,CRT-D 6台)。4例发生不适当识别12次,7例发生不适当治疗29次,其中2例不适当识别或治疗共存。1例发生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 VT )事件,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失败后给予电击治疗6次;3例发生快VT(FVT)事件,频率进入心室颤动(VF)区即给予电击,共8次;1例右室电极脱位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VF 11次,3次给予除颤,余充电后放弃;1例T波过感知误电击11次及误识别2次;1例电磁干扰误电击1次;1例干扰误识别为VF 1次,但充电后放弃;1例窦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VT 1次并给予ATP治疗。结论:ICD术后不适当识别或治疗比较常见,规范程控随访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参数、优化程控治疗可以减少不适当识别及电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