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结构重构影响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王楠;董颖雪;于晓红;高连君;张树龙;夏云龙;尹晓盟;常栋;王莹琦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的长期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次植入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138例,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组,66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RVS组,72例)患者分别随访了(45.3±11.3)个月和(43.5±13.8)个月.随访结束时,RVS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S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T)及二、三尖瓣反流情况并不优于RVA组(P>0.05),但RVA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大于RVS组[(19.6±2.5)mm对(17.4±2.6)mm,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起搏器植入前比,RVA组二、三尖瓣反流患者例数均增加(32例对18例,38例对20例,P=0.01);RVS组二、三尖瓣反流患者例数均增加(32例对24例,30对22例,P=0.01).两组末次随访时LVEF、LVEDD、LAD、RVEDD、SST和LVPWST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对RVS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低位室间隔起搏亚组LVEF、LVEDD、LAD、RVEDD和LVPWS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室间隔起搏组SST[(9.3±1.4) mm对(10.6±1.4)mm,P=0.01]及LVPWST[(9.2±1.1)mm对(10.2±1.3)mm,P=0.02]显著小于非中位室间隔组,三尖瓣反流较非中位间隔组少(4例对14例,P=0.01);同起搏器植入前比,中位室间隔组末次随访时LAD减小[(34.9±5.2)mm对(38.3±4.9) mm,P=0.03],中位室间隔组二尖瓣反流(8例对10例,P=0.77),三尖瓣反流(4例对10例,P=0.06),均未见明显增多.结论 同右心室其他部位起搏相比,中位室间隔起搏有助于降低心脏重构、减少瓣膜反流.对于左心功能正常者,RVA起搏在长期随访中并未引起明显的心功能受损.

  • 右心室导线位置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鲍佩;陈康玉;宇霏;苏浩;严激;徐健;安春生;杨冬妹

    目的 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D)的患者386例,根据右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MS组(155例)和RVA组(2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期不同步指数(SDI)、心电图QRS时限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随访至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结果 术后6个月RVMS组与RVA组比较,LVEDV缩小[(19.43±12.19) ml对(20.19±12.88) ml,P=0.56],LVESV缩小[(35.9± 21.5) ml对(36.6± 22.9) ml,P=0.77],LVEF改善[(8.94%± 5.42%)对(8.75%± 5.51%), P=0.74]RVMS组和RVA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对60%,P=0.58).RVMS 组和RVA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也改善[(1.01±0.37)对(1.10±0.36),P=0.42].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对19.5%,P=0.50).结论 与RVA相比,RVMS并不能提高CRT的同步性,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