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幼儿功能性便秘的肠道管理与治疗

    作者:梁燕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发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常见病,尤其是幼儿较常见,严重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解决功能性便秘这一难题,首选并不是药物治疗,而是肠道管理.肠道管理是采取饮食、排便训练等方法 来调节肠道功能、避免肠道内粪便潴留,营造良好的肠道内环境以提高排便规律性.对于一些难以用肠道管理方法 改善的便秘,可以给予相应的药品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

  • 肠道管理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减轻腹胀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高海英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减轻患者腹胀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29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2014年6月17例改进肠道管理的手术患者为改进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29例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肠道准备,术后1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严重腹胀为9例,腹胀发生率为55%,严重腹胀发生率为31%。改进组的17例患者改进肠道管理,仅有5例发生轻度腹胀,发生率为29.4%,无1例发生严重腹胀。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前后进行肠道管理能明显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

  • 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薇;胡丽君

    [目的]研究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1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行为及肛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实施早期系统化肠道管理可改善肛门功能。

  • 个体化肠道管理对假性大便失禁患儿肛门功能改善的影响

    作者:任平;张玉侠;陈劼;顾莺

    假性大便失禁指4岁以上小儿肛门括约肌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至少1个月,但并不伴随明显的神经或解剖结构异常,小儿多在厕所以外的非适宜场所排便[1],主要包括粪便潴留型失禁和情绪性失禁两种,粪便潴留型失禁通常伴随便秘的发生,而情绪性便失禁可不伴随便秘[2].假性大便失禁对小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日常生活、家庭、社会和心理等,适时采取肠道管理是治疗假性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3],包含饮食、药物、排便训练及个别心理疏导等.本研究旨在分析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病因基础上采取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 白萝卜汤对脑出血患者胃潴留、便秘的干预

    作者:李娜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术后身体虚弱,容易产生很多并发症,尤以胃肠道并发症较为常见,胃肠道蠕动减慢,会引起胃潴留和便秘,而使颅内压急剧增高又会加重脑出血,因此,胃肠道管理在神经外科非常重要.在2014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护理5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白萝卜汤的食用,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 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

    作者:高爱平;沈燕萍

    目的:探讨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方法:对PPH术治疗的118例混合痔患者,术前进无渣半流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日晨静滴抗生素、术后指导合理饮食,控制2d内不排便。术后第二日予切口换药,每次排便后均予中药熏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结果:患者肠道清洁,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后6~12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7 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是减少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 治疗便秘药物简介

    作者:梁艳

    便秘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量少、便硬、排出困难等.老年人属高发群体,大多数病人往往有长期病史,并长期依赖泻药维持排便.便秘能否获得成功的治疗,取决于能否恢复肠道和排便的生理状态.便秘患者的治疗应包括:一般治疗,即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患者加强有关肠道管理的教育;针对便秘的类型施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 快速康复肠道管理措施在肝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乐;唐宏英;刘怡素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FTS)肠道管理措施在肝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4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FTS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法,FTS组采用快速康复肠道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康复情况.结果:FT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FTS肠道管理措施于肝叶切除术患者中,安全有效,可加快患者术后肠道康复.

  •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肠道管理

    作者:白玉作

    功能性便秘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常见病症,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肠道管理是通过调整饮食、训练排便、服用药物和灌肠等一系列方法来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肠道内粪便潴留,并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肠道管理主要包括合理饮食、排便训练、药物治疗和灌肠4个方面,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法.

  • 真性大便失禁儿童的个体化肠道管理

    作者:陈劼;任平;马丽丽;吕军

    目的 探索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方法.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真性大便失禁患儿,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医护团队共同评估患儿及其家庭,实施包括灌肠、排便日记、饮食指导、药物、全程信息提供与心理支持的个体化肠道管理措施,3个月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6例(86.7%)每日无失禁污粪发生;排便功能评分优21例,良8例,劣1例;干预前后患儿排便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医生、护士、影像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化肠道管理,能有效改善真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

  • 小儿假性大便失禁肠道管理研究进展

    作者:任平;张玉侠;陈劼;王玮

    从小儿假性大便失禁的定义、病因、分类和流行病学、对小儿的影响及肠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肠道及皮肤管理

    作者:刘琼;刘向阳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肠道及皮肤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9例大便失禁患者采取肛周保护及肠道管理策略,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3例患者能完全控制排便;治疗前后大便失禁的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强化基础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临床评分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患者的肛周皮肤,同时,采取肛周按摩、定时排便训练及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训练,有效改善了患者大便失禁症状.

  • 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的个体化肠道管理

    作者:任平;张玉侠;陈劼;顾莺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道管理对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40例假性大便失禁患儿采用个体化肠道管理干预法,于患儿干预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于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患儿排便情况.结果 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儿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干预3个月时患儿平均每周排便3.8次,无大便失禁现象发生.患儿家长对肠道管理认知准确.结论 个体化肠道管理提高了该类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案,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短期内可达到较佳治疗效果.

  • 小儿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的肠道管理

    作者:许敬;刘晓文

    小儿结肠息肉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2%.其主要发生年龄为3~6岁,男女之比约为2:1.目前对于小儿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它逐渐代替了传统方法而成为该病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息肉 小儿 肠道管理
  • 脊髓损伤患者的肠道管理

    作者:车加丽

    目的:研究患者颈、胸段脊髓损伤后肠道管理的措施与相应方法.方法:对90例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关排便障碍、排便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肠道管理的问卷调查,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的肠道症状、排便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通过肠道管理的实施,排便障碍、排便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肠道管理前后的差异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肠道管理可以帮助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的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80例脊髓损伤患者肠道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朱清有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肠道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在实施肠道管理前后进行有关排便障碍、排便控制状况和生活质量3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管理前后患者肠道症状、排便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在实施肠道管理后,排便障碍、排便控制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较肠道管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损伤后实施及时有效的肠道管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 运用胃结肠反射原理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

    作者:陈慧;周笑珍;邓珍良;殷玉兰

    目的 探讨运用胃结肠反射活跃期进行肠道管理对骨科卧床患者早期排便及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145例骨科卧床病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首先评估病人,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胃结肠反射活跃期,进行腹部按摩、适时增加腹压及选择性扩肛等方法预防便秘.结果 实验组入院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所需时间、粪便性状、排便感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有效运用胃结肠反射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肠道管理,能有效减少便秘发生.

  • 脊髓损伤病人肠道管理

    作者:刘浩;白春宏

    肠道功能障碍已经逐渐被认为是脊髓损伤病人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脊髓损伤后的肠道管理是指通过小程度的物理手段和药物干预,使脊髓损伤病人获得定期和规律的肠道排空,减少相关症状的发生。一个有效的肠道管理能够降低各种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脊髓损伤病人的肠道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管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