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王伟;王治平;方丹青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和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肺动脉测压结果,分为先心病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组(16例),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1例).8例因肺大疱行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患者肺组织内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Tie2和激活型caspase-3进行检测.结果 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肥大增生.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angiopoietin-1和Tie2的表达逐渐升高.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Tie2的磷酸化也逐渐增加,但激活型caspase-3却明显降低.结论 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angiopoietin-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angiopoietin-2可能并不起明显的作用.

  • 定心方经Ang1-Tie2通路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丹丹;苏志杰;周凤华;程赛博;张宇;张蕾;徐煜凌;郭绍东;贾钰华

    目的 探讨定心方(DXR)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Angiopietin/Tie2(Ang1-Tie2)通路及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DXR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OX-LDL 100 mg·mL-1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分别观察DXR含药血清对其迁移及其小管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1,Ang1)以及Ang1受体Tie2的表达.采用鸡胚尿囊膜实验观察(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DXR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经DXR作用24 h后,DXR高剂量组(DXR1,30%浓度)、 中剂量组(DXR2,15%浓度)、 低剂量组(DXR3,5%浓度)、 空白组HUVEC细胞迁移数目与模型组相比,DXR1和DXR2组与Model组相比迁移细胞数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XR3、DXR2、DXR1、 空白组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形成的一级和二级血管数目与Model组一、 二级血管数目相比,DXR3、DXR2、DXR1与Model组相比,一级血管数量明显降低(P<0.05),二级血管数量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Model组比较,受DXR干预的HUVEC细胞中的Ang1蛋白和Tie2蛋白表达量上调,VEGF蛋白表达量下降.受DXR干预的HUVEC细胞形成小管密集程度明显低于Model组.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DXR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其可以调控HUVEC细胞内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Ang1,Tie2,VEGF有关联.

  • Ang-1/Tie2在大鼠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王伟;梁孟亚;张希;王治平

    [目的]探讨Ang-1及其受体Tie2在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流组20只大鼠行左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分流手术,对照组16只大鼠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测量右心室收缩压,并对大鼠肺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测量肺微细动脉壁厚度指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Ang-1和Tie2的表达.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流组大鼠术后第4周和第8周右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组织学分析发现,分流组大鼠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壁厚度指数增加.在分流引起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Ang-1和Tie2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均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标志细胞凋亡的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却明显下降.[结论]Ang-1和Tie2的表达与肺动脉高压紧密相关.Ang-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大鼠乳鼠腹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作者:侯伟;魏红玉;罗彦彦;许淑茹;陆俊佳;畅荣妮;舒伟

    目的:研究大鼠乳鼠腹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取出生5~7 d左右的大鼠乳鼠的腹主动脉血管,用组织块法在含20%胎牛血清及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和肝素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免疫荧光方法进行血管内皮细胞Tie2相关抗原的鉴定.结果:来自于大鼠乳鼠腹主动脉的血管内皮细胞在改良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能够保持增殖和传代的能力,且Tie2抗原鉴定呈阳性.结论:成功分离大鼠乳鼠腹主动脉组织并且获得体外原代培养大鼠乳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用组织培养方法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内皮细胞.

  • 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张含;刘哲丽

    目的:观察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soluble.Tie2 fusionprotein,sTie-Fc)对视网膜血管新生(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同时分析其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生后7d的C57BL/6幼鼠置于高氧箱中饲养5d取回至正常空气环境诱导RNV模型,生后12d和14d选取一眼玻璃体腔注人人sTie-Fc O.67ug,对侧眼在相同时点注人人IgG作为对照.生后17d处死动物行视网膜铺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测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的面积,计数RNV内皮细胞核数目,定量分析sTie-Fc对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以及实验性RNv形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成功建立了.RNV模型,实验组RNV的形成受到抑制(P<0.05),同时sTie-Fc也加重了RNv模型的缺血过程(P<0.05).结论:sTie-FC可以抑制实验性RNV的发展,提示拮抗Tic2可能成为治疗RNV有效的生物学方法之一,其可能加重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副作用需进一步探讨.

  • 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抑制小鼠实验性脉络膜血管新生

    作者:张含;刘哲丽

    目的:观察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soluble Tie2 fusion protein, sTie-Fc)对小鼠脉络膜血管新生(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击射的方法诱导成年C57BL/6小鼠CNV模型,术前及术后3,6,9d选取1眼玻璃体腔注入人sTie-Fc 0.67μg,对侧眼在相同时点注入人IgG作为对照.激光术后10d处死小鼠,行脉络膜灌流铺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CNV的发展,定量评价sTie-Fc对于实验性CNV的抑制作用.结果:术后10d所有激光光斑均发展为实验性CNV,脉络膜灌流铺片(16.7±4.0)×10-3mm2 vs (30. 2±5. 1)×10-3mm2,P<0. 01)及组织病理学检查(1.70±0.56 vs 3. 07±0. 91,P<0. 01)结果一致表明sTie-Fc明显抑制了小鼠CNV的发展.结论:sTie-Fc可以抑制实验性CNV的发展.

2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