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Apofix夹结合C1~C2关节突螺钉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四点内固定的疗效机制.方法对12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颈后路联合使用Apofixfix椎板夹和C1~C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结果 1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稳定.结论对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如果寰枢椎椎弓完整,应用四点内固定技术可使寰枢复合体获得三维稳定,为骨性愈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
-
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
目的 探讨经C1、2关了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 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术后枕颈部冬痛消失7例,明显缓解4例.1例双上肢麻木术后明显好转.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寰枢椎稳定性好.平均随访7.8个月,11例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未见明显减少,旋转活动平均丧失34.6%.结论 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寰枢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单枚椎间融合器加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2000年9月~2003年3月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选择性应用单枚腰椎间融合器加关节突螺钉固定行腰椎间融合术,就其中资料完整的23例报告如下.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1982年Harms等[1]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2003年Foley等[2]首次报道了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 TLIF。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MIS-T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内固定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段的即刻稳定,促进融合。目前MIS-TLIF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1)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 BPS)固定,对侧经皮固定;(2)单侧椎弓根螺钉(unilateral pedicle screw,UPS)固定,对侧不固定;(3)单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皮关节突螺钉(unilateral pedicle and contralat-eral facet screw,UPCFS)固定。笔者就MIS-TLIF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关节突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采用颈椎关节突螺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8例,效果良好.
-
TLIF结合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脊柱的早期稳定性已成为有效的腰椎疾患治疗方法.1928年King提出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作为脊柱内固定的治疗方法[1].我科2008-03-2011-12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关节突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TLIF后路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3种不同后路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正常L3~5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基础上模拟3种不同TLIF后路内固定方式即: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Model A和Model B)、单侧+对侧关节突螺钉固定组Model C。分别比较其在生理活动范围(Range of the motion, ROM)下模型的稳定性以及内植物的应力差异。结果对所有重构模型,在融合节段(L4~5)的ROM均显著下降,其中以Model B下降多,屈伸活动减少达18.2%;内植物大应力出现在Model C,左侧弯时达234.9 MPa;Model B的cage大应力小。结论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能获得佳稳定性,且能降低cage下沉及移位的风险;单侧+对侧关节突螺钉亦能提供较好良好的稳定。
关键词: 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 椎弓根螺钉 关节突螺钉 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