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趾长屈肌腱或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骨术治疗Myerson ⅡA期平足症

    作者:吕佐;何伟;何磊;梁文清;钱宇;陈雪荣

    目的 探讨趾长屈肌腱或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平足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3-06-2016-06诊治的25例MyersonⅡA期平足症,其中1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11例行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第1跖距角、跟骨倾角、距骨覆盖角,以及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5(6~22)个月.24例对疗效感到满意,负重行走时足和踝部疲劳及疼痛感消失,穿鞋受限感消失;1例行足拇长屈肌腱转位者久行或跑步后感觉足部隐痛不适.末次随访时患者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第1跖距角、跟骨倾角、距骨覆盖角、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趾长屈肌腱与足拇长屈肌腱转位并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MyersonⅡA期平足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并且有效矫正跟骨畸形.

  • 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绍斌;於玮;丰波;陈欣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flexor digitorum longus,FDL)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例应用FDL修复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9例中,因误诊或漏诊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占77.8%.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优6例(66.7%),良2例(22.2%),差1例(11.1%),优良率88.9%.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由漏诊或误诊所致,应用FDL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可取得满意疗效.

  • 双侧足(足母)长、趾长屈肌腱伴足底方肌变异一例

    作者:夏姣;赵薇;袁琼嘉

    笔者在解剖成年男性足底肌时,发现双侧(足母)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变异伴足底方肌止点变异的情况,报道如下.右侧:(足母)长屈肌肌腱于两腱交叉处前行约21 mm处分出一稍细于主干的分支腱,向外侧斜行32mm再分为2支细腱,分别与趾长屈肌腱第2、3趾分支融合,止于第2、3趾远节趾骨底.(足母)长屈肌腱主要部分止于(足母)趾远节趾骨底.趾长屈肌走向同正常,分4支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足底方肌起于跟骨,斜向内行,以扁腱止于(足母)长屈肌腱外侧缘.

  • 副趾短屈肌1例

    作者:曹腾;马建军;杜昆峰;王军良;王小芳;付婷婷;李迅;张旭

    在制作一男性下肢肌肉标本时,见趾短屈肌变异1例.查十年文献,该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此标本(图1)中趾短屈肌起自跟骨,行向前外以三腱止于第2~4趾的中节趾骨底,此种变异已有报道,其出现率为(39.02±3.41)%[1].但在跟骨前方大约6.17 cm处切断趾短屈肌,见一变异肌,依据变异肌起止走行推断其应具有代偿趾短屈肌的作用,故将其命名为副趾短屈肌.该变异肌以肌腹形式起于趾长屈肌腱,起点距跟结节、内踝、第五跖骨粗隆分别为7.38 cm、6.33 cm、5.77 cm,于趾长屈肌腱与趾短屈肌间斜向前外侧走行2.18 cm后以7.1°夹角分为两束,分叉处肌腹宽6.74 mm,厚2.06 mm.

  • 经趾底足部不全离断逆行法再植术成功1例

    作者:张贤龙;刘兆青;铁江辉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因铁门挤伤致左足不全离断于2008年2月8日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较好.局部检查:左足于趾底中远部不全离断厨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第1~4趾底总神经、第5趾底总神经及第3,5趾长伸肌腱自近端抽出.

  • 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研究

    作者:张杰超;戴号;高峰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 A 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疗效。方法回顾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 A 期胫后肌腱失能患者24例(30足)。所有患者行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法及足踝的相关 X 线指标进行术前、末次随访相关评估。结果该组共观察了男13例(17足),女11例(13足);右足13例,左足17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病程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24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 AOFAS 评分(43.3±2.1)分,末次随访(83.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相关 X 线指标较术前改善明显,侧位第1跖骨距骨角术前(8.7±4.6)°,末次随访(4.8±2.2)°,P<0.05;跟骨倾斜角术前(13.5±2.1)°,末次随访(21.1±3.2)°,P<0.05;距舟覆盖角术前(12.1±2.3)°,末次随访(6.1±1.3)°,P<0.05;优良率81.8%,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 A 期胫后肌腱失能的一种可靠方法。根据体征、精确的影像学评估确定临床分期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和保证长期满意疗效的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