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丹;孙全胜;杨晓冬

    肛周脓肿的名称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少,如有按脓肿发生的病位分为肛提肌以下脓肿(低位脓肿)和肛提肌以上脓肿(高位脓肿)2类;按病变性质分肛隐窝脓肿和非肛隐窝脓肿。按发病的急慢性分急性化脓性脓肿(实证),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慢性化脓性脓肿(虚证),多为结核杆菌引起。患者脓肿位于肛门直肠两侧(左右各一个),是肛提肌下脓肿大重要的间隙。当积脓过多张力过大时,脓液由内外括约肌间穿出肛窦或穿破黏膜,形成内盲瘘。脓液由后内侧蔓延,经肛管后深间隙扩散到对侧坐骨直肠间隙内,形成低位后马蹄型脓肿。脓液向前扩散进入尿生殖间隙以上。脓液不断向上扩散直至穿破肛提肌,形成骨盆和直肠之间间隙脓肿或直肠后间隙脓肿。脓液通过皮下间隙,进入联合纵肌的中央腱纤维隔形成中央间隙脓肿;通破括约肌间外侧隔,形成括约肌间脓肿。所以,坐骨直肠间隙一旦形成脓肿,要尽快手术,防止感染扩散。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联合纵肌的MRI解剖新概念

    作者:余宏;高春芳;郭茂林;郭维亚;朱杏莉;张伯英

    目的:在MRI图像上探究联合纵肌的正常解剖.方法:采用体线圈,在仰卧位获取60例正常志愿者(男性30例,未经产女性30例,年龄19-25岁)的肛区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MRI图像.肛管正中冠状面和肛管斜横断面图像被用来显示联合纵肌.结果:图像显示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间距,在男性为3.4±0.8 mm,在女性为3.9±0.9 mm,间距未见性别差异.在2肌之间有3个MRI影像层,分别是肛提肌及其内、外侧间隙.结论 肛提肌被其内、外侧间隙所包裹,使其保持分离;因此所谓的联合纵肌是一个多余的解剖概念.

  • 肛管固定装置的形态基础及其对排便控制功能的作用

    作者:崔龙;姜文方

    为从形态学上说明肛管固定装置存在的客观性,从功能上探讨它们在排便控制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59具小儿尸体,3例成人盆部标本解剖观察,4例新鲜小儿盆部标本做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肛管上部前壁固定于会阴体,侧壁和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在3个水平固定于盆隔;盆隔参与构成联合纵肌的纤维主要沿肛管侧壁和后壁下降并保持一定的内、外分层关系,向外下穿插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并将其分隔为7~9束,再止于肛周皮肤;在会阴体以下的肛管前壁无来自盆隔的联合纵肌组织;汇聚于肛管下端侧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向后上转折止于肛尾中缝皮肤两侧及尾骨背面,参与肛尾韧带.会阴体、肛尾韧带及肛尾中缝的皮肤对肛管前壁的固定及肛管与直肠前壁夹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联合纵肌将肛周结构串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排便控制机制的整体同步活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