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活血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骨代谢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到广州市天河社区卫生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以钙尔奇D(600mg/日)作为基础药,将试验组(补肾活血中药+钙尔奇D)55例与对照组(钙尔奇D)55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服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前后血清OPN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INP和β-CTX的浓度.结果 ①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腰椎、左侧股骨颈的BMD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③血清OPN、25(OH)D、PINP和β-CTX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OPN、PINP和β-CTX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均为P<0.05),25(OH)D浓度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可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有效.它提高腰椎和股骨颈BMD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浓度,提高25(OH)D水平实现的.
-
肥胖大鼠血浆中脂肪因子和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血脂、血糖及血浆中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5~6周龄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和高脂饲料(实验组),连续喂养14周,诱导大鼠肥胖模型.分别于第0、4、6、8、10周每组选取8只,空腹麻醉后眼底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瘦素(LPT)及脂联素(APN)水平.结果 喂养4周后,2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至第10周,2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但2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仍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血浆中Glu、FFA、TG、TC、LDL、TNF-α、RANKL、RANK、LPT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大鼠,而APN水平低于正常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浆中骨代谢因子RANKL与TNF-α、FFA、TG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2、0.270、0.321,P值均<0.05),RANK与TNF-α、FFA、TG及LPT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2、0.270、0.326,0.271,P值均<0.05).结论 肥胖状态下大鼠血脂代谢紊乱可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APN及LPT水平始动炎症发生,而炎症状态下高水平TNF-α通过影响RANKL及RANK导致骨代谢异常.
-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内外用中药治疗对骨代谢、骨折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与内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疗效、骨代谢、骨折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入院第1天及治疗30天后晨起抽静脉血检测血清骨代谢、骨折愈合及炎性因子的指标水平.根据Gartland-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3、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3、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维生素D3、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比较,P<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硬化素、骨保护素、骨钙素、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P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骨硬化素、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骨硬化素、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比较,P<0.0005.对照组优良率为68.75%,观察组优良率为81.39%.两组比较,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伤后血清学开始升高,炎性因子10天恢复正常血清骨代谢与骨愈合指标骨折后开始升高,30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90天时基本恢复到伤前;中药内服、外敷恢复较快.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O-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变化及其与骨代谢因子、炎症因子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RA患者100例(观察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为(4.56±1.86)分,其中疾病活动度轻度29例、中度44例、重度27例,另选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O-1、骨代谢因子[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CTX)、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炎症因子(IL-1β、IL-6、IL-17),并分析RA患者血清HO-1水平与骨代谢因子、炎症因子和DAS28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HO-1、CTX、TRAP5b、IL-1β、IL-6、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RA病情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变化越来越明显(P均<0.05).RA患者血清HO-1水平与血清CTX、PIN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血清TRAP5b、IL-1β、IL-6、IL-17、DAS28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RA患者血清HO-1水平明显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骨代谢、炎症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与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与骨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辛伐他汀等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36例和(上述基础上联合活血补肾汤治疗组)观察组37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其MMP-2、TGF--β1等骨代谢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34例(91.89%),对照组26例(7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头痛观察组不良反应5例/13.51%,对照组6例/16.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TGF--β1等骨代谢相关因子方面观察组治疗后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常规辛伐他汀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补肾汤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对其骨代谢相关因子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不会极大患者头痛等不良反应,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