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枕颈角与下颈椎曲度的关系

    作者:孟阳;刘浩;戎鑫;陈华;娄继刚;王贝宇;邓宇晓;丁琛

    目的:评估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枕颈角(O-C2角)与下颈椎曲度(C2-7 Cobb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21例于我院因BI合并AAD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65岁(41.6±10.7岁);病程4个月~18年(4.3±3.9年).于手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上测量O-C2及C2-7 Cobb角(C2-7角),并计算O-C2角及C2-7角的变化量dO-C2角和dC2-7角,前凸为“+”值,后凸为“-”值.根据O-C2角的大小,将21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为10°≤O-C2角≤20°组、O-C2角<10°组及O-C2角>20°组.观测手术前后不同O-C2角组C2-7角的差异,分析手术前后O-C2角与C2-7角的相关性.结果:21例患者中,12例患者固定节段为C0-C3,9例患者为C0-C4.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18.3±6.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O-C2角较术前平均增大6.3°,C2-7角较术前平均减小6°,手术前后两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6例(28.6%)患者O-C2角在10°~20°间,12例(57.1%)<10°,3例(14.3%)>20°.O-C2角<10°组C2-7角显著大于O-C2角10°~20°组及>20°组(P<0.05),O-C2角10°~20°组与>20°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0例(47.6%)患者O-C2角在10°~20°间,4例(19.0%)>20°,7例(33.4%)<10°,O-C2角>20°组C2-7角显著小于O-C2角10°~20°组及<10°组(P<0.05),O-C2角10°~20°组与<10°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O-C2角与C2-7角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术前r=-0.732,P<0.05;术后r=-0.603,P<0.05);dO-C2角及dC2-7角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21,P<0.05).结论:BI合并AAD患者枕颈角与下颈椎曲度关系密切,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时需监测枕颈角的固定角度,若枕颈角过大有可能导致术后下颈椎曲度出现代偿性减小.

  •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作者:王鑫鑫;王利民;王卫东;刘屹林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
      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
      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 JOA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 枕颈融合术后呼吸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富兵;冯振洲;陈子贤;蒋淳;梁运;李邦耀;姜晓幸

    枕颈融合术(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常用于颅颈交界区疾患的治疗,包括先天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随着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OCF可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枕颈部正常序列的基础上及时重建其稳定性,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椎动脉损伤、硬膜破裂致脑脊液漏、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内固定断裂及融合失败等.其中呼吸困难相对罕见,它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的改变[1].国外OCF后呼吸困难仅有少数个案报道[2-4],国内尚无报道,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OCF的26例患者资料,统计术后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 枕颈融合术中联合两种测量枕颈角方法调控枕颈固定角度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广州;洪瑛;刘浩;杨毅;孟阳;吴廷奎;丁琛;陈华

    目的 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 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斜坡椎管角与枕颈角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屹林;王玉强;刘宏建;王卫东;廖文胜;谭洪宇;王利民

    目的 探讨斜坡椎管角(CCA)与枕颈角(O-C2A)在颅颈交界区畸形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75例,X线片测量CCA、O-C2A和枢椎后倾角(CAA),磁共振成像(MRI)上测量颈髓延髓角(CMA).应用线性回归分析CMA、O-C2A与CCA之间的相关关系;以CMA为因变量,O-C2A和CCA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分析CAA对O-C2A与CMA之间以及CCA与CMA之间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CMA分别为(139.12 ±14.12)°和(142.42±15.48)° (P=0.776);O-C2A分别为(5.18±12.60)°和(4.85±15.12)°(P =0.220);CCA分别为(131.53±18.09)°和(131.38±17.71)° (P =0.706);各测量数据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A与O-C2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MA=1.142 9×O-C2A+ 145.714 3(R =0.354,P=0.002);CCA与O-C2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CA=1.428 6×O-C2A+ 137.142 9(R =0.520,P=0.000);CMA与CCA之间呈线性相关,回归直线方程为:CMA=0.8×CCA+ 36.0(R=0.550,P=0.000).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CAA<15.8°时,O-C2A和CCA都对CMA有明显影响,多重回归方程为CMA=92.090+0.327×O-C2A+0.367×CCA;当CAA≥15.8°时,O-C2A对CMA无明显影响,而CCA对CMA仍然有影响,多重回归方程为CMA =93.036 +0.363×CCA.结论 CMA与CCA、O-C2角两两之间呈显著同向线性相关;枕颈融合术中可根据C臂X线机上CCA及O-C2估算CMA的大小,但需注意0-C2角与CMA的相关性受CAA的影响.

  • 新枕颈角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兴银;何飞;张春强;黄河

    目的 确定一种新枕颈角度的正常范围,指导枕颈融合术中头颈位置的固定.方法 50例健康体检者拍摄包括头颅在内的颈椎中立位的侧位X线片,测量硬腭的平行线与C2椎体下缘切线的垂线所成的枕颈角度(BP-C2角),确定正常范围.将BP-C2角应用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Jefferson骨折和17例Chiari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用于术中头颈固定位置判断.结果 (1) 50例健康体检者在中立位下BP-C2角度为100.0°±5.6°.(2)1例Jefferson骨折患者行枕颈融合术后BP-C2角为97.5°.(3) 17例Chiari畸形患者术前中立位BP-C2为84.5°±12.5°,术后测量的BP-C2平均角度为87.8°±9.7°,经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人中立位与Chiari畸形患者术前中立位的BP-C2角度,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畸形枕颈部疾患的患者可根据健康人BP-C2角来指导枕颈融合术;Chiari畸形患者中立位的BP-C2角与健康人的BP-C2角度相比均减小,对该病具有诊断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