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罗光泽;戴向晨

    目的 总结慢性肠系膜缺血(CM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36例C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伴腹腔动脉(CA)和/或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或闭塞.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3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获得再通,1例CA获得再通.35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SMA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成功开通SMA.12例未开通SMA的患者中,1例开通CA,3例行SMA取栓及内膜剥脱术,5例行顺行主动脉旁路术,3例行复合手术.1例未行DSA直接开腹行逆行主动脉旁路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进食后腹痛症状均消失.2例顺行主动脉旁路术患者出现淋巴漏,1例逆行主动脉旁路术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腔内治疗是治疗CMI的微创手段,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困难者可考虑复合手术,该术式结合开放手术及腔内治疗优势,成功率高、创伤较开放手术低.开放性旁路手术及内膜剥脱术作为传统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可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法.

  • 慢性肠系膜缺血13例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戴向晨;罗宇东;朱杰昌;范海伦;刘彤;王鹏志

    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采用何种术式恢复其血供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在2004-2012年间收疗CMI患者13例,采用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旁路术、腔内治疗和杂交手术等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5~82(63±11)岁.行增强CT和DSA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狭窄5例,闭塞8例,其中8例伴有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12例患者确诊前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腹痛症状至确诊时间0.5~24.0(7.8±6.6)个月.临床表现均以餐后上中腹部疼痛为主,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3~4 h,可自行缓解.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