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进展
泡沫硬化剂是指把液体硬化剂与气体相混合而形成的泡沫状物质.上世纪中叶兴起的液体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由于复发等问题并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而泡沫硬化剂的出现是硬化治疗的革命,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及良好的临床应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重视.1 泡沫硬化剂的发展历史1853年,Cassaigness首先提出了硬化剂疗法,即向曲张静脉内注入化学性液体硬化剂,使静脉管壁继发炎症反应,术后持续压迫使静脉萎陷,出现肉芽组织并继之发生纤维化,终形成纤维索条使静脉腔永久性闭塞,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由于液体硬化剂应用在隐静脉主干的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1944年,Orbach先提出泡沫硬化剂的治疗概念,他将空气混合人液体硬化剂中,通过空气的作用使靶血管中的血液得到大限度的排空,同时减少血流对硬化剂的冲刷,从而更充分发挥硬化剂对静脉内皮组织的作用.他将这种技术称为"空气阻滞"[1].1950年,Orbach[2]重提他的"空气阻滞"技术,并称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至少增加10%.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俗称"煤气",是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其无色、无臭、无刺激性,密度0.967,比空气稍轻;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是常见的急性职业中毒,也是常见的生活性中毒之一,北方冬季尤为常见.
-
一氧化碳中毒与缺氧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大气中CO含量甚微,仅有0.04×106。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当吸入气中CO含量超过5×10-4(即0.05%)或30mg/m3时,就可使人中毒;当空气中含量超过125×10-3(12.5%)时,有爆炸的危险。CO在红外线波段区吸收电磁辐射,主要吸收带为4.6μm,利用这个性质可测定空气中的CO浓度。
-
打火机厂为何恶性火灾多
打火机生产企业工艺虽然简单,但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丁烷气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一是丁烷气体爆炸极限低,丁烷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1.9%,(体积比)遇火源即可发生爆燃.二是达到爆炸极限的丁烷混合气体遇到不足一毫焦耳的点火能量就会引起爆燃,这样的能量由摩擦、撞击、静电、非防爆开关电气等足以产生,更何况违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明火.
-
生活中的消防误区
一、液化气钢瓶置于灶台下壁橱内.液化气钢瓶由于质量、使用时间以及管路阀门的开启连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气或慢性漏气.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气重,放在壁橱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积聚沉淀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极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经计算,当房间里泄漏出的煤气、液化气和空气混合达到4.5%~35.8%时,遇到火种就会产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置于远离灶台、空气流通又便于人们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
燃气火灾爆炸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
1、引言燃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里的火灾爆炸风险评价是指评估燃气火灾爆炸发生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建筑物、设备等的损毁.由于燃气泄漏的情况较为复杂,遇火源的情形也千差万别,所以燃气火灾爆炸风险评价中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