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牧区29例布鲁菌病临床分析

    作者:顾静;孙蔚;徐杰;甘建和

    布鲁菌病又称为波状热或马耳他热,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范畴[1]. 布鲁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包括牛种(流产布鲁菌)、猪种、羊种(马尔他布鲁菌)、犬种、绵羊附睾种及沙林鼠种,前4种对人类致病. 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途径感染机体[2]. 食用含菌的乳类、食物、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吸入病菌形成的气溶胶后均可感染布鲁菌病[3]. 布鲁菌可侵犯机体多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可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贫血、紫癜、视神经炎、生殖系统炎症及脑膜炎等[4-5]. 由于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病非常容易误诊、漏诊.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非牧区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等特点,以期加深非牧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调查

    作者:高纪称;马宝良;胡小梅;祖永刚

    目的 调查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30例相同职业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民族、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者的构成,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布氏杆菌病感染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高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均低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及民族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销售、工龄<1年、未按规定饭前洗手、未按规定应用消毒液、未按规定消毒工作场所、饮用生奶、吃病死牲畜、处理病死羔羊、接触流产或接生牲畜因素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较差,且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异明显,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等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免疫的监控与调节,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措施的制订.

  • 非牧区肝内及下腹部包虫病一例报告

    作者:王金平;郭瑞峰;陈健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棘球蚴(又称包虫)寄生引起的一类疾病,多见于牧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非牧区包虫病,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 非牧区布氏杆菌病32例分析

    作者:周琰;丁秋蕾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病畜(牛、羊和猪等)为传染源,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眼结膜和损伤皮肤等途径传播.据资料显示,布病在我国有回升的趋势,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周边地区[1].人患病后病情复杂,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临床难于鉴别,易发生误诊.为加强布病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至2008年收治的32例布病患者资料.

  • 非牧区布氏杆菌病的诊治——布氏杆菌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芳;李云华;张蕾;刘同刚;夏风飞

    研究滨州地区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对2010年4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3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分析.滨州地区布氏杆菌病在4月~6月高发,近3年发病人数有增多趋势.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及关节痛,部分可出现肝脾大、血小板减少.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1个疗程(6周),治愈率为80%.滨州地区布氏杆菌病发病率较前升高.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要想到布氏杆菌病的可能.须加强对病畜的检疫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重视从事养殖业及畜牧业人员的防疫.早期、规范、联合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 非牧区的潜藏杀手-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美锡;宋秀娟;许艳秋;檀国军;郭力;邓晓红;刘会佳;王慧词;李令令

    目的 探讨非牧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等.方法 结合相关资料分析1例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病临床资料.结果 尽管没有明确病畜接触史,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等,仍能确诊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经系统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y无复发.结论 布病的流行在向非牧区扩散,应提高警惕,加强对布病特别是神经型布病的认识,早期正规诊疗,预后良好.

  • 四川省达州市非牧区布鲁菌病防控措施探讨

    作者:胡小琦;彭焕文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征性,发病早期不易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区别,极易导致误诊、误治,非牧区的布病患者多是在当地医院不能确诊,转院到三甲医院治疗.作者通过对四川省达州市非牧区布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探讨布病防控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整理达州市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报告的17例布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就诊经历、临床表现等数据.

  • 非牧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8例布鲁菌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周倩宜;杨文杰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牧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染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病住院患者18例,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血培养、布鲁菌虎红玻片凝集试验等指标,结合治疗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布鲁菌病患者中年男性有烟酒史的多见,12例无基础疾病.12例无明确接触史,4例有牛羊接触史,1例进食过未煮熟牛羊肉,1例饲养犬.18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高热15例,不规则热1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12例,白细胞计数减少6例;杆状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核左移6例;血小板计数减少3例;ALT、AST增高13例;C反应蛋白升高14例;血液或骨髓细菌培养为马耳他布鲁菌12例;布鲁菌虎红玻片凝集试验阳性18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均正常.治疗药物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异帕米星、依替米星、阿米卡星、利福平、米诺环素,选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随访4~11个月,预后好.结论 非牧区以发热待查为首诊的患者要警惕布鲁菌病可能,接诊医师应对本病保持警惕性,详细问诊接触史,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宜兴市职业接触人群布氏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邹国华;谭文文;王息龙;周建刚

    目的 了解宜兴市职业接触人群布氏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在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全市羊肉市场接触人群血清及屠宰场的羊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布氏杆菌抗体初筛,检出的阳性血清继续做试管凝集试验(SAT),观察抗体滴度.结果 共检出布氏杆菌抗体阳性羊血1份,人血清阳性抗体16份,其中抗体滴度高者达1∶800.结论 宜兴市为非牧区,但布氏杆菌病在本市已有接触感染人群,感染率达到8%.

  • 布鲁菌病四例报告及临床思考

    作者:邬兴炳;顾吉娜;陈琳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牧区伴随发热症状的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发热、疲劳、多汗、关节疼痛、睾丸痛、肝脾大等,但缺乏特异性,羊及其制品为主要传染源.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行实验室检查中血培养的采集方式及时间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

    作者:谭群;翁栩;杨健

    布氏杆菌病被列为国家乙类传染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中东、西亚和南美洲多[1].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等牧区,20世纪60—70年代国内曾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感染防治,使该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年发病为6000人次左右,本病为布氏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国内流行的主要是牛种菌和羊种菌的病原体[2].

  • 非牧区布鲁菌病1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光辉;曾朝涛;蒋龙元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病区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为非牧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治和提高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病区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的患者有牛羊接触史。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100%),同时伴有畏寒、寒战、全身乏力、多汗,皮疹、头痛、耳后疼痛、咽痛、颈肩痛、腰背痛、肌肉关节痛、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83%)及少数轻度升高(17%);多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75%),少数升高(17%)或下降(8%);少数血小板计数减少(17%);所有患者无贫血。多数患者(83%)伴有肝功能轻度异常,无黄疸。多数患者(92%)PCT 轻度升高,所有患者(100%)C反应蛋白(CRP)呈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患者(100%)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的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50%患者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治疗方案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多西环素+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所有患者经规范化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非牧区患者易漏诊误诊,尤其对于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要详细询问接触史,警惕本病的可能,尽早进行血培养或布鲁杆菌凝集试验检查,规范化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