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夏芸;邹晓平;吕瑛;吴楠

    目的 评价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应用EPMR治疗110例111处病灶,病灶直径2~ 10 cm.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亚甲蓝溶液,病灶充分抬举后,使用透明帽法对病灶进行分片切除. 结果 上皮内瘤变92处,早期食管癌19处.完全切除96处(86.5%),不完全切除15处(13.5%).出血率5.4% (6/111),穿孔率6.3% (7/111),不同病变直径、切除标本数量、病变环周范围的出血、穿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狭窄8例(7.2%),病变范围>1/3周、标本≥5片的狭窄率更高[病变范围>1/3周vs.≤1/3周:18.2% (6/33)vs.2.6% (2/78),x2=6.283,P=0.012;标本≥5片vs.2~4片:15.8% (6/38) vs.2.7% (2/73),x2=4.562,P=0.033].110例随访6周~5年1个月,其中58例>2年.17处病灶复发(15.3%).不完全切除、病灶范围> 1/3周、标本≥5片的局部复发率更高[不完全切除vs.完全切除:40.0% (6/15) vs.11.5% (11/96),x2=6.096,P=0.014;病变范围>1/3周vs.≤1/3周:30.3% (10/33)vs.9.0% (7/78),x2=8.134,P=0.004;标本≥5片vs.2~4片:28.9% (11/38)vs.8.2% (6/73),x2 =8.279,P=0.004]. 结论 EPMR适用于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对早期食管癌需进一步验证.

  •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大于15mm食管黏膜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梦江;李全林;陈巍峰;张轶群;钟芸诗;马丽黎;徐美东;周平红

    目的 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径≥15 mm食管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ESD组,n=198)或EPMR治疗(EPMR组,n=63)的直径≥15 mm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ESD组的病灶大小明显大于EPMR组[(3.02±1.13)mm比(2.66±0.95)mm,P<0.05],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198/198)、96%(190/198)和94% (187/198),EPMR组只有水平切缘能够得到病理学评估(其中2例水平切缘阳性).近期并发症(大量出血和穿孔)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ESD组4例、EPMR组1例),EPMR组的术后食管狭窄率明显高于ESD组[22.6%(14/62)比6.2(12/194),P<0.05].除外切缘阳性的10例患者,EPMR组的局部复发率也明显高于ESD组[11.5%(7/61)比3.7%(7/190), P<0.05].结论 对于直径≥15 mm的食管黏膜病变,ESD的治疗效果优于EPMR,具有更少的局部复发,而且并发症未相应增加.

  • 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质量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荣;陈星;汪嵘;侯波;马瑞军

    目的:评估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 EPMR)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技术的可行性及肿瘤学质量的可靠性。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70例实施EPMR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质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高质量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0例EPMR切除治疗者中,食管早癌占35?7%(25/70),非典型增生占64?3%(45/70),肿瘤大小超过2 cm 者占78?6%(55/70),平均手术用时(28?31±9?49)min,R0(完整切除)切除率88?6%(62/70),未发生穿孔,出血、狭窄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21?4%(15/70)、1?4%(1/70)和2?9%(2/70)。较之检索到的ESD治疗结果,EPMR手术用时更短, R0切除率略低,穿孔率和狭窄率较低,但出血率和复发率较高。结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治疗,EPMR可达到与ESD相近的治愈效果,且手术耗时更短,但易发生出血和复发。

  • 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价值的探讨

    作者:鲁斌;于红刚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行内镜下治疗的78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14例,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 13例,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recut-EMR)2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7例;比较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平均操作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EMR、EPMR、Pre-cut-EMR、ESD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23.9±7.9)min、(31.1±7.6)min、(24.7±6.5)min、(52.4±17.1)min,完整切除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7%、0%、22.2%,EPMR治疗复发率为7.7%,其余治疗方法无复发病例.[结论]EMR、EPMR、Pre-cutEMR、ESD均为治疗LST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势,故临床上可根据病灶具体情况、本医院内镜设备及内镜操作水平并结合患者意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窄带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金锋;耿江桥;张智高;高瑞莲

    目的探讨窄带光谱成像技术(NBI)应用于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入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内镜科检出的大肠息肉71例为研究对象,共84枚息肉,随机分为EPMR组35例(42枚)和EPMR+NBI组36例(42枚),EPMR组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EPMR+NBI组将窄带光谱成像技术应用与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中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切除大肠息肉,EPMR组3例(7.14%)出现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2.38%),未出现穿孔病例,术后随访6例(14.29%)复发;EPMR+NBI组2例术中出血(4.76%),无术后出血及穿孔病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EPMR联合NBI治疗大肠息肉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率低于单纯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