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因治疗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免疫耐受的诱导、移植物慢性失功和异种供体组织、器官的使用[1]是目前器官移植的3个前沿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能力,近年已用于防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及诱导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等研究。 1.基因治疗预防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对一个即刻血管化的同种异体器官的免疫应答是T细胞依赖性的,且其排斥反应机制同时有细胞介导和抗体介导的效应器参与。基因治疗的应用,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将参与此过程的因子转入移植物,来调节宿主直接针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Qin等[2]首次进行了这一尝试,他们用逆转录病毒或质粒转移系统将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移至小鼠的成肌细胞和非血管化的移植心脏中,使转染后的移植物存活时间较只转空载体者显著延长。腺病毒基因转移系统也已用于转移生物活性分子到移植物的研究,并显示可获得较高的转移率[3]。
-
探寻心脏移植世界的奥秘
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印度的外科医师用从病人本人手臂上取下的皮肤来重整鼻子.这种植皮术实际上是早的移植技术,它及此后的异体组织移植术成为今天异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先驱,角膜移植是先取得成功的异体组织移植技术,首次眼角膜移植是由一位爱尔兰内科医师比格于1840年前后完成的,他将从羚羊眼球上取下的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如今,随着血管吻合技术的创立、免疫学研究的进步、各种抗排斥药物的相继问世、体外循环技术的完善以及人工器官学科的发展,心脏--这一人体致关重要的大器官,已经可以进行移植."换心",已经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没有其他治疗方法能够奏效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
-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弊辩
正方辩题: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反方辩题: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有位学者曾经说过:"20世纪是药物时代,21世纪是细胞时代."1998年,美国科学家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成功,引发了全球干细胞研究的热潮,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发展的争议.经过对这项技术中所蕴涵的科学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所带来的生命学、伦理学等诸多问题的理性反思,我方一致认为: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所谓胚胎干细胞,其实是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的内细胞群在培养皿中培养所得.它是一种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在移植治疗方面,其大优势是可以克服异体器官及成体干细胞技术的各类缺点,尤其是避免排异;在药物发现及筛选,细胞及基因治疗方面,应用前景无可限量.有望使许多医学难题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迎刃而解,从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通过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人类还可以逐步了解自身发育的过程,把握人类生命的底蕴.此外,胚胎干细胞技术潜在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同样深不可测.可见,这项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益是何其之大啊!同时,我方还想强调的是,就某项技术本身而言,并无善恶之分,也无所谓道德和不道德,重要的是能否善用它.胚胎干细胞技术与我们此前无数科技发现一样,具有被滥用的危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由此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可以通过伦理观念的发展、法律的约束,以及技术的自我完善得以解决的.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完全可能像驾驭炸药、原子能、基因技术一样,驾驭胚胎干细胞技术.
-
肾移植患者CD38和CD95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的观察
肾移植是目前开展的多的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手术,但排斥反应和病毒感染等诸多因素还严重影响着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期.我们运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表面CD38和CD95的动态监测,探讨其与排斥反应关系,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