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究艾滋病患者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及预后关系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测定基线CD4+T淋巴细胞、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等,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含量,评价免疫重建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评价CRP基线水平对预后的预测效果.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临床分期为3期和4期,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4.0×109/L及CRP≥5 mg/L的患者显著增加(P<0.05);较大年龄、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高CRP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CRP佳截断为5 mg/L,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高于70.00%.结论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基线水平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RP基线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云南省部分地区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相关直接医疗费用分析
目的 研究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相关医疗费用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艾滋病治疗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系统收集德宏州年龄>18岁、治疗随访资料相对完整的艾滋病病人,进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阶段后的全部相关直接医疗费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76例艾滋病病人的人均抗病毒药物费用分别是:AZT+3TC+NVP 17 932元,D4T+3TC+EFV 19 290元,D4T+3TC+NVP 14 337元,DDI+3TC+NVP 15 976元;人均CD4细胞计数检测费用第一年1 000元,常规随访临床检验费用为人均514元/年;药物不良反应中肝损伤发生率高,其次是药物过敏性皮疹和消化道症状,对应的治疗费用分别为人均1 637元/年、1 070元/年、1 341元/年;不同CD4水平药物不良反应的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后发生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呼吸道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腹泻等,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治疗费用高,其次是HIV合并结核(TB),分别为10 107元/年和3 078元/年.结论 抗病毒药物的费用是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构成部分,抗病毒治疗费用控制的重点应该放在药物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的随访和治疗,需要开展长期的队列研究,对不同免疫状态下治疗费用的差别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
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免疫学失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状况,分析艾滋病HAART后免疫学失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描述分析艾滋病HAART状况及免疫学失败情况,通过含时间依存变量的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8 996例患者纳入研究,总计随访60018次,整个随访过程中有30.55%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免疫学失败,中位失败时间为治疗后的47.67个月;拟合扩展的Cox风险模型,发现随访前7天漏服次数、性别、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50岁)、初始治疗方案等对免疫学失败有影响.结论 接受HAART后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较多,需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特别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治疗,并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
2005-2013年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成都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学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所有数据来源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及免疫学效果,采用含时间依存变量的Cox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整个随访过程中有26.24%的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中位失败时间为治疗后的第48个月;拟合扩展的Cox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治疗前1年是否感染结核、基线WHO临床分期和服药依从性对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学效果有影响.结论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学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提高患者依从性,并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对年老或伴有结核等其他疾病的治疗患者给予重点关注.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病毒治疗 免疫学 CD4淋巴细胞计数 -
性传播艾滋病患者抗艾滋病毒治疗后的HIV-1pol区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分析河北省正在参加抗艾滋病毒治疗的通过性接触感染HIV者耐药性.方法 采集辖区内正在接受抗艾滋病毒治疗的性接触感染HIV者的血浆,进行HIV基因型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结果 研究发现231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对抗艾滋病毒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发生率为29.44%(68/23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29.00%,67/231)远高于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0.87%,2/231).结论 抗病毒药物的诱导作用是导致耐药突变的主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适时进行耐药监测是必要的,可为制定佳治疗方案提供数据.
-
HIV感染孕产妇HAART治疗对母婴传播的影响
目的 观察HIV感染孕妇分娩方式对母婴HIV传播率的影响.方法 对129例HIV感染孕妇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婴儿均人工喂养,观察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对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129例孕妇共分娩129名婴儿,满18个月后对婴儿进行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HIV感染孕妇孕期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避免HIV母婴传播.
-
不同CD4+基线值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时,不同CD4+基线值艾滋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的差异,为艾滋病患者临床治疗措施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艾滋病患者174例,根据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不同分为两组,低值组(CD4+T淋巴细胞<200/mm3)和高值组(CD4+T淋巴细胞≥200/mm3),每组均为87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项指标(包括Treg 、Th2、Th17、CD4+T、CD8+T)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方式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Th 17、CD4+T、Th 17/Treg、CD4+T/CD8+T)、治疗6个月(Treg、Th 17 、CD4+T、CD8+T、Th2/Treg、Th 17/Treg、CD4+T/CD8+T)、治疗12个月(Treg、Th2、Th17、CD4+T、CD8+T、Th2/Treg、Th 17/Treg、CD4+T/CD8+T)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同时点指标(Treg、Th2、Th17、CD4+T、CD8+T、Th2/Treg、Th 17/Treg、CD4+T/CD8+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具体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低患者,经高效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较差,因此艾滋病患者进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
-
HIV/AIDS患者高效抗病毒治疗及耐药性研究
艾滋病正以日益严重的趋势影响着人类,随着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延长了生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但是HIV耐药性的出现,已经成为HAART失败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从分子水平解释耐药发生的机制.本文就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情况及检测技术等作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