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37 Cs γ射线辐照对手工分血小板制品细胞因子灭活的研究

    作者:黎儒青;蒋天伦;胡建;林武存

    目的 探讨137 Cs γ射线辐照对手工分血小板制品中细胞因子的灭活作用,明确手工分血小板制品辐照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手工分离血小板后,用25Gy的137Cs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0、1、3、5、d检测血小板制品中IL-β、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并分别于贮存的第0、5天分别进行pH值测定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P<0.05);保存过程中,辐照组血小板计数及pH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7Cs γ射线辐照可以显著降低手工分血小板制品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 血小板制品质量评价试验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成垠;徐士云

    血小板制品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质量下降,评估血小板质量的金标准是输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测定其在人体内的生存时间,由于此法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促进了动物实验和血小板体外质量评价方法的产生.目前,没有一种单一的血小板体外实验可以直接评价血小板的体内功能,动物实验方法也仍需进一步验证.研究一种与血小板体内生存时间有很好相关性、并且简便易行的血小板质量评价方法,仍是输血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 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林红;陈妍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检测试剂的研制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1],但是输注1单位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的风险分别是1∶2 000和1∶20 000,比病毒感染高出250倍.这意味着,细菌污染是目前输血医学传染因素中导致死亡的大单一因素[2],因此认为输血传播感染(TTIs)引起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细菌性感染[3].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在输血医学上是一个为时甚久的问题,尤其是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细菌污染,是输血传播疾病的大的致命感染风险,目前还没有可充分应对的通用方法.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对血小板制品的筛检[4] .本文将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效果分析

    作者:胡玉秀;李聚林;潘汉站;刘振北

    目的 了解CS-3000plus、MCS+和AMICUS等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效果,为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4年1月~2012年6月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资料和3种机型机采血小板的质控抽检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在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产量预设定为2.5×1011/U与5.0×1011/U以及MCS+未使用过滤去白细胞管路时,依据单采血小板国标,MCS+采集1U和2U血小板产品中红细胞的混入量和血小板含量合格率分别为72.99%(154/211)、88.57% (93/105)和97.16% (205/211)]、89.52% (94/105),(分别为P<0.01和P<0.05);MCS+在采集1U时血小板含量合格率较高[97.16% (205/211);AMICUS与CS3000plus单采血小板产品血细胞计数合格率相应为83.42% (166/199)与79.84% (99/124);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Plt总合格率为77.62% (496/639),其中血小板含量合格率90.92%(581/639),红细胞混入量合格率84.66%(541/639),白细胞混入量合格率99.53%(636/639);采集1U时Plt合格率平均为92.77% (308/332),采集2U时Plt的合格率平均为88.93% (273/307);血细胞分离机显示的终产品血小板数与质控抽检的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CS-3000plus、MCS+和AMICUS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成品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分别为15.32% (19/124)、22.78%(72/316)与49.75% (99/199),(P<0.05);用MCS+与AMICUS同一种机器采集1U或2U血小板时,其成品中白细胞混入量≤5.0×106个/U的合格率相应为24.17% (51/211)、20.00% (21/105)和49.48% (48/97) 、50.00% (51/102).结论 目前血站常用的3种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血细胞计数合格率>75%,抽检结果落在质量控制指标范围内,血液采集和制备过程可控;不同机器单采血小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混入量合格率有些差异,机采血小板质量应结合质控抽检结果综合判定.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

    作者:马敏;刘晓颖;徐忠;王迅;黄宇闻;莫琴;林俊杰;邱颖捷;钱开诚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小板制品中细菌的探讨.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杆菌,用改良的Chelex-100法抽提细菌基因组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应用过滤法去除反应体系中潜在的细菌及其基因组DNA污染.结果 针对16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进行扩增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人类淋巴细胞及病毒等的基因组无交叉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应用过滤法后低含菌量组与阴性对照组Ct值有极显著差异(P<0.001).该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检出量为0.3CFUs/PCR,与阴性对照Ct值有显著差异(P<0.01),在大肠埃希氏杆菌中该法可检测出0.1CFUs/PCR,与阴性对照C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Chelex-100法抽提细菌基因组及后续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用于检测血小板制品中的细菌污染,检测实验缩短到3-4h,操作简单,灵敏性高,特异性好,为在临床标本大规模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 血小板制品无菌实验结果分析

    作者:罗海玲;卓创近;梁佩贤

    目的 分析我站血小板制品无菌试验结果 及细菌鉴定情况,探讨防止血小板制品被细菌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方法 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2005-2007年的6 219袋血小板制品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 阳性的血小板制品立即进行再次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6 219袋血小板制品中,4袋阳性,阳性率0.6‰,其中3袋为厌氧菌阳性,1袋为需氧菌阳性;对 1 166袋单采血小板制品进行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测,阳性率为3‰,其中需氧菌阳性率为1‰,厌氧菌阳性率为2‰.结论 清洁、消毒是预防血小板制品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血小板制品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测可更好地保证血小板制品的输注安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