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剥离弓状缘眼轮匝肌在伴有泪槽和睑颊沟的眼袋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泪槽和睑颊沟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对56例眼袋伴泪槽和睑颊沟畸形者,在术中充分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尤其是附着在内侧泪槽处眶下缘骨膜面的眼轮匝肌,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并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4 ~6 mm处骨膜面上,进行泪槽和睑颊沟充填.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54例眼袋消失,无下睑凹陷、不平整等;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下睑皮下局部凹凸不平,3个月后经结膜入路修复后改善;1例出现下睑缘轻度退缩,经局部理疗后睑缘退缩消失.结论 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行眶隔重置,对矫正伴有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眼袋效果良好.
-
内路法眶隔脂肪移植在矫正泪槽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内路法眶隔脂肪游离移植矫正下睑袋伴有泪槽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40岁、下睑皮肤无明显松弛、Snap试验≤1 s、经Hirmand法分型为Ⅰ、Ⅱ型的32例下睑袋伴泪槽畸形患者,行经结膜内路法下睑袋成形术,松解泪槽韧带,去除眶隔疝出的脂肪,并将其修剪成颗粒状,游离移植于下睑凹陷处眶骨骨膜上,以矫正泪槽畸形.术后采用患者自评、医生判断和第三方评价的形式,通过泪槽畸形等级量表(TTRS)及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3例Ⅱ型患者效果不佳,其中2例下睑袋效果良好,但泪槽畸形改善有限,恢复为Ⅰ型术前状态,予以注射玻尿酸填充修复后效果较好;1例下睑袋及泪槽畸形均复发,予以皮肤入路下睑袋矫正术进行修复.其余29例术后效果较好,下睑袋及泪槽畸形消失,无下睑凹陷,表面平整,无睑缘退缩等.术后6个月TTR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型患者术后满意度分别为100%(14/14)和83.3%(15/18).结论 对于中青年患者采用内路法下睑袋修复术及眶隔脂肪游离移植,既可修复下睑袋,又可矫正泪槽畸形,实现眶周年轻化的治疗效果.
-
射频技术改善下睑袋修复术后下睑外翻的疗效初探
目的 探讨射频技术对下睑袋修复术后下睑外翻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9例(11只眼)下睑袋修复术后下睑外翻的患者采用Accentpro深蓝热射频仪进行眼周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外翻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共9例患者(11只眼),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采用射频技术治疗下睑袋修复术后0、Ⅰ度下睑外翻,无痛、无创,快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眼轮匝肌瓣在睑袋手术中矫治泪沟畸形的应用
目的:介绍睑袋成形术中利用眼轮匝肌矫正泪沟畸形的方法.方法:在常规睑袋成形术中,利用切下的眼轮匝肌组织瓣,平铺于泪沟凹陷处的骨膜上,适当固定,填充泪沟局部凹陷,达到平坦,过渡自然的外观.结果:本组共施行手术71例,术后随访3~21个月,泪沟畸形及睑袋畸形、睑颊沟显现等体征均得以矫正,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利用眼轮匝肌瓣法矫治泪沟畸形的睑袋成形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修复伴有泪沟、睑颊沟显现且眶隔脂肪不多的睑袋求美者.
-
利用眶下软组织提升修复下睑袋整复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利用眶下软组织提升技术解决睑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原下睑袋切口入路;保留睑缘下5mm眼轮匝肌;眶隔浅层向下剥离至眶骨缘;外侧颧突处骨膜下适当剥离;递进式向上提升眶区软组织;提升后的眼轮匝肌折叠并固定在睑下缘;如提升皮肤较多可以适量去除;缝合切口,术后加压包扎72h.结果:本组50例不同程度的睑缘退缩、下睑露白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下睑凹陷也有明显矫正;5例睑袋术后填充其他材料的患者经修复治疗后都比较满意;1例修复4次后的外翻病例改善不理想,考虑是反复眼轮匝肌的损伤后肌肉与后壁的粘连而致,该病例拒绝再次修复.结论:因脂肪、肌肉、皮肤组织被过多去除的失败睑袋症状通过眶下软组织提升修复的效果肯定,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