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膜腔内输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4.0%[1].羊膜腔内输液(AI)治疗羊水过少这一技术已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了10余年,是一项安全、有效、容易操作的技术.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4月应用经腹AI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3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羊膜腔内输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输液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3例中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输液组与对照组的羊水情况,新生儿预后情况及剖宫产的指证.结果 输液组24例经过AI治疗后,AFI增加了 1.2~6.7 cm,脐血流S/D平均值由输液前的4.12降至输液后的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例患者输液治疗后,AFI≥8.0 cm,治疗的有效率62.5%,延长孕周3 d至5周,平均为3+2周.两组的新生儿死亡几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羊膜腔内输液能减慢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是治疗妊娠中晚期羊水过少的安全、有效的办法.
-
依沙吖啶引产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应用依沙吖啶致引产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以在我院第一次使用依沙吖啶致引产失败的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依沙吖啶致引产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应用羊膜腔内输液术+依沙吖啶注射术进行补救引产,孕妇未出现产道损伤、子宫破裂,均为自然分娩。结论:对第一次应用依沙吖啶致引产失败孕妇,应用膜腔内输液术+依沙吖啶注射术进行补救引产,可实现自然分娩,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羊膜腔内输液及羊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羊水过少及胎粪污染,无论其发生机制如何,都直接威胁胎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危.19 83年Miyazaki[1]首次报道羊膜腔内输液(amnioinfusion,AI),1987年国内首次应用[2]于产间治疗羊水过少,相继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基本认为是一简单、有效且较安全的疗法.
-
补救依沙吖啶引产失败的方法
依沙吖啶引产是临床上用于中孕及死胎终止妊娠方法之一,临床上引产失败较常见,特别是死胎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常可引产失败,加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素前列醇,缩宫素静滴引产.因病人的用药种类及用药量个体差异性明显,药物引产的剂量上难以掌握,因对药物不敏感,而反复用不同种类的引产药物失败,致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加米索药到醇加缩宫素)以致多种药物作用效应相加,出现宫缩过强,产程缩短致急产.我院对这类病例的处理方法可避免急产发生,不需要多种药物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