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分析及GCH Ⅰ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谢卉;吴志英;王柠;李智文;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临床及GTP环化水解酶Ⅰ(GCH Ⅰ)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14例D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中6例进行了GCH Ⅰ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14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10±3)岁,女性起病较男性早,发病年龄(9±4)岁,男性发病年龄(12±1)岁.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步态异常、下肢僵硬和震颤.伴晨轻暮重者9例(64%).小剂量多巴制剂治疗3个月后痊愈13例(93%),显效1例(7%),长期随访未发现多巴制剂的不良反应.对6例患儿进行GCH Ⅰ基因突变检测,在3例患儿中发现了2种GCH Ⅰ基因突变.其中一家系2例患儿存在第6号外显子的Lys224Arg杂合错义突变,临床表型较轻,与国外研究报道一致.在1例散发病例中发现了国际上未曾报道过的位于第3号外显子的Gln161Pro突变,临床表型较重.结论DR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晨轻暮重是其特点之一.多巴制剂对其有快速、显著和持续的疗效.GCH Ⅰ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有一定关联,对GCH Ⅰ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周海燕;张本恕

    目的检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 triphosphate cyclohydrolase Ⅰ, GCH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对2个DRD家系的5例患者和6例散发患者及其18名亲属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GCH1基因编码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PCR-SSCP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若患者6个外显子PCR-SSCP均无异常,则对所有外显子测序;为了确证突变,引入Sp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果在1个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RD家系中发现1个新的杂合型点突变(A224G).此突变位于1号外显子,由酪氨酸错义突变为半胱氨酸(Tyr75Cys),20名健康对照者等位基因无此突变.另1家系和其他散发患者在GCH1基因编码区未发现基因突变.序列分析提示与2号外显子邻近的1号内含子部分和与3号外显子邻近的3号内含子部分存在基因多态性.结论我们描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Tyr75Cys,GCH1基因编码区突变能解释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

    作者:陈蕾;张本恕;孙峰;赵鹏;肖颖

    目的 研究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 Ⅰ)基因突变.方法 对18例家族性和17例散发性DRD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发病组,对3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心理测试和头颅CT或MRI扫描.对其中26例患者及1名无症状家族成员进行GCH Ⅰ基因的突变分析.选取35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1)儿童期发病组(15/15)、青春期发病组(6/6)与成人期发病组(7/14)比较,症状具有日间波动性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5,P=0.001),且症状波动性与年龄旱负相关(r=-0.720,P<0.01).(2)3组间姿势性震颤的发生率(7/15、5/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P=0.018),姿势性震颤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399,P=0.018).(3)3组患者腱反射亢进的发生率(11/15、1/6、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9,P=0.016),腱反射亢进发生率与年龄旱负相关(r=-0.429,P=0.010).(4)病例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在其中1个家系检出GCH Ⅰ基因杂合型点突变A224G.结论 DRD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GCH Ⅰ基因杂合型点突变A224G可能导致发病.

  • 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家系

    作者:张建园;刘艺鸣;陈思;陈良;栾海辉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家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一个DRD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三磷酸鸟苷环化酶-1(GCH-1)基因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该家系患病成员临床特点方面个体差异较大,但所有患者均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基因分析显示5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直系亲属存在GCH-1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的缺失突变c.63 1_632delAT,引起框移突变.结论 DRD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在同一家系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基因突变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型,部分携带者可不发病.GCH-1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的缺失突变c.631_632delAT为DRD致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长期随访四例

    作者:利婧;胡朝晖;喻长顺;操基清;杨娟;李亚勤;詹益鑫;张成

    目的 总结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 (GCH Ⅰ)基因、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CH Ⅰ基因及TH基因检测.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起病年龄为9 ~ 20(15.3±5.6)岁,均以双下肢僵硬、抖动起病,随病程进展其中3例出现双手抖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全身扭转,1例患者合并有斜颈,4例患者均有晨轻暮重的表现.对4例患者进行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随访半年至10年不等,患者均有持续、明显的疗效;且随时间延长所需剂量减少,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不良反应.对4例患者行GCH Ⅰ基因全长外显子突变检测,1例患者呈GCH Ⅰ基因杂合点突变c.607G>A(p.Gly203 Arg),1例患者为TH基因14号外显子复合杂合突变(p.Y447Ter及p.V468M),余患者未见GCH Ⅰ基因及TH基因全长外显子点突变.结论 长期随访发现小剂量左旋多巴对DRD患者具有显著而持久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GCH Ⅰ基因及TH基因的检测可对DRD进行早期诊断,对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无论有无家族史,均需行小剂量多巴胺诊断性治疗.

  • 白念珠菌人工诱导耐药株唑靶酶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功能区的序列分析

    作者:邓旭亮;张新成;张锋;李若瑜;陆慧君;贺文琦;刘立国;范彬;胡晓阳

    目的:研究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14-DM)DNA序列中三磷酸鸟苷(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体外采用氟康唑结合阿苯达唑进行人工耐药性诱导1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和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株,将获得的3株人工诱导耐药白念菌株和另外2株临床分离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菌株,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分析诱导前后基因序列碱基变化.结果:经体外人工耐药性诱导后,标准白念珠菌菌株和临床分离敏感白念珠菌菌株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多处碱基突变,部分碱基变化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与临床分离耐药白念珠菌在碱基变化及其导致的编码氨基酸变化相似.结论:14-DM GTP环水解酶Ⅰ功能区域基因突变与白念珠菌的耐药性有相关性.

  •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研究进展

    作者:杨肖肖;郑娜娜;钟连生;郁泽宇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TPCH1)是由GCH1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产物,在生理条件下,催化底物GTP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生物蝶呤(BH4).BH4是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一氧化氮合酶的辅因子,参与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并在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GTPCH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GTPCH1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生物喋呤在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作者:李红云;姚咏明;施志国;董宁;于燕;陆连荣;盛志勇

    目的观察生物喋呤(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BH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脓毒症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BH4的生成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0只)、烫伤对照组(TC组,10只)和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BF组,50只)。TC组和BF组采用大鼠20% TBSA Ⅲ度烫伤模型,BF组在烫伤后24 h再用金葡菌攻击制成烫伤后脓毒症模型,检测各组心、肝、肺、肾组织中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GTP-CHⅠ) mRNA的表达及组织BH4的含量,同时测定上述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导致动物心、肝、肺、肾组织GTP-CHⅠ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伤后24 h仍持续于较高水平(P<0.05~0.01)。与之相应,肝、肺、肾组织中BH4的产生亦显著增加。烫伤后金葡菌攻击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Cr)、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心组织GTP-CHⅠ mRNA表达和肾组织BH4含量分别与血清CK-MB和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92, P=0.001 2和r=0.942 3, P=0.001 5)。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从基因水平诱导体内BH4的从头合成,BH4在介导多器官损害和循环衰竭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