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快速诊断颈动脉支架内血栓一例
光学相关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由于其分辨率显著高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能更细致地描绘血管壁结构特点以及其图像与组织切片几乎完全吻合而受到广泛关注[1]。1991年 Huang等[2]首次阐述了OCT的概念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临床上, OCT首先应用于眼底病变的探测,可以清楚显示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包括神经节,被称为“光学活体组织检查”;近年来血管内OCT应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支架术后情况,提高了疗效。 OCT也逐渐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支架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但目前关于OCT诊断CAS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研究未见于国内外报道。我们在术前和术后使用OCT评估颈动脉斑块及CAS术后情况,发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
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视野检查对鞍区肿瘤患者视功能损伤的评价
目的 分析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鞍区肿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及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视野损伤指标视野平均缺损度(MD)及视野平均敏感度(MS)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79例不同类型鞍区肿瘤病例的540只眼和健康人188例376只眼(健康对照组)进行视野和OCT检查,测量神经纤维层厚度和GCC层厚度,比较垂体瘤组、颅咽管瘤组、鞍部脑膜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RNFL及GCC厚度的变化.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评价其与MD、MS的相关性.结果 双眼的pRNFL平均厚度(有眼rs=0.369 ~0.735,左眼rs=0.369~0.691)及GCC平均厚度(右眼rs=0.357 ~0.797,左眼rs=0.375 ~0.681),分别与MD及MS相关(P<0.01),且鞍部脑膜瘤组相关性更强.垂体瘤组[右眼:(101.25±19.95) μm和(91.08±13.19) μm;左眼:(99.96±20.95) μm和(89.82±15.47) μm]、颅咽管瘤组[右眼:(94.96±16.59) μm和(86.46±11.65)μm;左眼:(94.92±15.77) μm和(86.77±9.56) μm]、鞍部脑膜瘤组[右眼:(89.54±19.19) μm和(80.77±10.43) μm;左眼:(92.79±22.00)μm1和(80.43±10.09) μm]的pRNFL及GCC厚度较健康对照组[右眼:(113.60±9.13) μm和(98.04 ±6.85) μm;左眼:(114.06±8.99) μm和(97.70 ±5.83) μm]薄,鞍部脑膜瘤组的pRNFL及GCC厚度较健康对照组薄,鞍部脑膜瘤组pRNFL和GCC厚度较垂体瘤组、颅咽管瘤组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NFL和GCC厚度与视野损害相关,可定量地评估鞍区肿瘤患者的视神经损害程度,pRNFL和GCC厚度越薄,视功能损害越严重.3种肿瘤中,鞍部脑膜瘤对视路损伤更严重.在临床工作中,将视野检查和OCT检查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发现及评估患者的视路损害及预后.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光学相关断层扫瞄(OCT)作为一种图像诊断技术发明至今不过20余年,自从进入眼科临床,引起了眼科医师的极大兴趣,它能把当初模糊的视网膜影像清晰立体地呈现,以其非侵入和无损伤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眼底病的检查。现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检查OCT的眼底病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黄斑水肿与黄斑视网膜脱离的病因与治疗
黄斑水肿与黄斑视网膜脱离会影响视力.在视网膜脱离极浅时,即使进行眼底镜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亦难发现其病变.近年来,由于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的问世,黄斑视网膜脱离得以容易发现.黄斑视网膜脱离可单独存在,但常伴黄斑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与作者临床经验,探讨黄斑水肿与黄斑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