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颅窝底鞍旁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性激素受体的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14例(13女,1男,年龄16~63岁,平均39岁)中颅窝底鞍旁海绵状血管瘤,3例闭经,1例月经量少.取于标本,使用生物素-酶标免疫抗体,对其中5例的病理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测定.阳性标准:形态完整、结构清晰、棕黄色颗粒、特异的定位于胞浆及胞核内的细胞.阳性细胞的着色明显高于背景着色的平均水平.对照:(1)阳性对照:已知ER、PR阳性的脑膜瘤石蜡切片;(2)阴性对照:待测脑膜瘤切片不加第一抗体.
-
病理石蜡切片预漂片、漂片和烤片仪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提高工作效力和病理石蜡切片质量.方法:研制一种采用自动温控,集预漂片、漂片和烤片于一体的新型仪器.结果: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水温恒定,不易产生气泡,性能稳定,搬运、操作方便.
-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界于良、恶性之间,主要通过在盆腔、腹膜内种植进行扩散。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只能依据术中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做出明确诊断。作为基层医院的病理医师,如果不能准确掌握本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因此,现将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
乳腺肿瘤术前针吸细胞学诊断价值
乳腺肿瘤是一种妇女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乳腺肿瘤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所要面对难题.为探讨针吸细胞学对乳腺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现对本院就诊的132例妇女乳腺肿瘤患者术前针吸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石蜡切片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疾病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发生胸腔积液患者,共计74例。患者入院后据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检测,对比各自临床效果。结果转移性癌和浆膜腔原发性间皮性肿瘤。本次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检测成功例数72例,成功率为97.3%。其中转移性癌症患者47例,原发性癌症患者25例,2例患者检测失败,待进一步进行诊断。对比两种癌症比例发现,该技术对于转移性癌检测效果更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次研究探讨免疫组化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临床检测和诊断情况,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硬脂酸替代二甲苯在皮肤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在常规皮肤病理石蜡切片程序中,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为整个制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脱水的彻底与否直接影响透明,透明的效果取决于透明剂渗透力的强弱,而浸蜡效果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多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将二甲苯作为常规组织制片的优良透明剂.二甲苯[1]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属于低毒试剂: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起麻醉和对黏膜起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