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HDF方案化疗致十二指肠穿孔1例报告
患者男,69岁.因左耳鸣、耳聋6月余,伴左面部麻木2周于2000年3月12日以"鼻咽癌”入院.查体:鼻咽部左咽稳窝消失,见新生物1.0cm×1.5cm,表面粗糙,无溃烂.左颈动脉三角触及1.5cm×2cm淋巴结,胸锁乳突肌深面触及直径2cm淋巴结.均质硬,无压痛,活动.取鼻咽部活检病理报告: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胸正位片:正常.肝B超:正常.肾B超:双肾多发性囊肿,无肾积水.BUN 3.4mmol/L,CR 95mmol/L.过去史:10年前患胃十二指肠溃疡,5年前已治愈.诊断:①鼻咽癌,②多囊肾.
-
劲动脉三角区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对颈动脉三角区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颈动脉三角区原发性267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发病率为49.06%,其中鳃裂囊肿发病率高,占23.97%;脉管瘤第二位,占15.73%.炎症发病率为30.71%,其中慢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发病率高,占18.73%;淋巴结核次之,占10.01%.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22%,其中转移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占10.49%.结论颈动脉三角区原发肿块良性肿瘤的发病率高,炎症次之,恶性肿瘤第三位,约为5:3:2.
-
颈动脉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
1病历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20年,左颈部肿物1年入院.护理体检T 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103/70mmHg,左、右侧颈动脉三角处各触及2cm×3cm×2cm、4cm×3cm ×2cm大小肿物,质韧、动度差、有搏动、边界不清.CT+造影显示:双侧颈动脉体瘤.入院后准备2周,在全麻下行右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结扎及肿瘤切除术.
-
胸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因全身酸痛伴乏力半月,于2013年12月10日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查体:右侧颈前区及颈后区分别触及大小约10 mm ×10 mm、10 mm ×5 mm的淋巴结,质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肾区轻微叩痛;腰椎及胸椎压痛弱阳性;双下肢肌力稍减退。双侧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检查:双侧甲状腺体积正常,外形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双侧甲状旁腺未见明显占位。双肾彩超检查:双肾肾损害图像改变。骨盆X线平片未见明显骨质异常。颈部及胸部增强CT检查:甲状腺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两侧颈动脉三角及颈后三角见多发小淋巴结(短径<10 mm );中纵隔(主动脉弓平面、气管右上方)见一类圆形异常强化密度灶,大截面约26 mm ×24 mm,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清。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旁腺素( PTH )2292.1 pg/mL (参考值:15~68.3 pg/mL),血钙3.57 mmol/L (参考值:2.10~2.55 mmol/L),血磷1.32 mmol/L (参考值:0.81~1.55 mmol/L),血碱性磷酸酶(ALP)198 U/L(参考值:0~240 U/L),血肌酐( Cr)118μmol/L(参考值:62~133μmol/L),血尿素氮(BUN)13.41 mmol/L(参考值:3.2~6.0 mmol/L)。拟诊:纵隔占位(考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钙危象。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取胸骨正中切口,术中见肿瘤位于上纵隔,囊性,大小约30 mm ×20 mm ×20 mm,包膜完整但与周围组织(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头臂干、主气管)粘连明显,切除肿瘤。术后当晚血钙为2.75 mmol/L,术后第1日2.09 mmol/L,术后第2日1.91 mmol/L,术后第3日血钙降至1.74 mmol/L,同时测PTH为297.8 pg/mL,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明显抽搐,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后麻木症状好转,同时口服钙片。出院前血钙稳定在正常水平, PTH下降至174.7 pg/mL,患者全身酸痛及乏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无明显不适,多次复查血钙及PTH均正常。
-
颌面部畸胎瘤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右颌下区包块破溃、流脓40余年,于2003年3月入院.查体:右侧颈动脉三角可见皮肤疤痕挛缩凹陷畸形,约6.0cm×3.0cm大小,右侧乳突下1.0cm胸锁乳突肌前缘与下颌角之间可触及一大小约4.0cm×2.5 cm包块,局部皮温不高,质硬,基底固定,内侧边界不清,包块内下方有一皮肤破溃口,大小约0.5cm×0.4 cm,有少许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局部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