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治疗单中心经验

    作者:高斌;朱江;孙羽东;秦锋;赵志青;魏小龙;景在平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CBT患者资料.CBT位于左侧58例,右侧41例,双侧17例;共131个CBT,其中ShamblinⅠ型29个,ShamblinⅡ型51个、ShamblinⅢ型51个.结果 手术成功切除131个CBT,围术期无患者死亡.血管损伤19例,其中4例患者行颈动脉修补术,15例行颈动脉重建术,颅神经损伤23例,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伸舌偏斜及眼睑下垂等.98例(84.4%)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年,其中2例患者神经功能未恢复,3例患者术后复发.结论 CBT患者应根据瘤体大小、质地及Shamblin分型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颈动脉分叉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鑫;舒畅;李全明;姜晓华;黎明;朱洁婷

    目的 总结颈动脉分叉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颈动脉分叉处肿块患者46例,其中6例行保守治疗,40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切下肿块均送病理检查.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并发症,并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外科手术切除40例,死亡率2.5%(1/40).肿块大小为2~6.5 cm×2~5 cm×1~4 cm.术中发现术野内淋巴结的患者有29例(72.5%),淋巴结数为(1.94±0.82)个.行肿块单纯切除术16例(40.0%).颈外动脉结扎18例(45%),颈内动脉结扎1例(2.5%).单侧迷走神经切除5例(12.5%);行颈内动脉重建7例(17.5%).并发症情况:8例(20.0%)患者出现声音嘶哑,4例(10.0%)出现饮水呛咳,1例(2.5%)出现脑梗死.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手术方式(重建颈内动脉、结扎颈外动脉和结扎迷走神经等)有明显相关性(r=0.3658,P=0.0203).病理检查结果:31例(77.5%)为颈动脉体瘤;7例(17.5%)神经鞘瘤;1例(2.5%)血管平滑肌瘤和1例(2.5%)间叶组织肿瘤.颈动脉体瘤中1例(3.2%)为恶性.随访结果: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8).结论 颈动脉分叉部肿瘤常见性质为颈动脉体瘤.因肿块累及重要血管和神经,且其存在潜在恶性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手术后的长期生活质量满意.

  • 颈动脉体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余涛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特点,并对CBT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8例CB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及病理特征予以回顾性研究.结果:CBT患者的肿瘤切除成功率为100%,未出现手术期死亡病例.有4例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占比为22.22%.结论:在CBT的临床治疗中,应结合脑动脉环代偿能力、肿瘤性质选择佳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保护好神经不受损,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田瑞丽

    目的:探讨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颈动脉体瘤患者12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明确诊断,2例行穿刺检查,其他手术病理确诊。结论:超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等特点。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1例报告

    作者:王暕

    病历资料患者,女,65岁,农民,因发现右颈部包块1年余来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颈部包块待查"申请超声检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为颈动脉体瘤,由我院转上级医院经CT、DSA检查后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颈动脉体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仪器用国产迈瑞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用7.5~10MHz高频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双侧对照检查法,令患者头偏向受检对侧,对包块部位沿颈动脉分叉走向做纵、横、斜等多切面探测,于右侧颈总-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探及一大小约5.1cm×4.8cm不均质稍低回声包块,形态欠规整,横切面包块内见两大小相当圆形无回声暗区,似有云雾状漂移回声,纵切面可探及其腔内均连通于颈总动脉,CDFI、CDE:见颈总动脉内的血流于包块处分流入包块内两暗区,包块包绕在其周围,血供稍丰富;PW:引出动脉频谱,与颈内外动脉频谱极为相似.

  • 淋巴结切除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马恒;王晓雷;郑闪;徐震纲;王晓亮;于跃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良恶性颈动脉体瘤的经验,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中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106例良、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69例;年龄7~67岁;肿瘤发生于左侧62例,右侧42例,双侧 2例。术前诊断为颈动脉体瘤86例,另20例术前诊断为颈部肿物待查;无一例术前诊断为恶性颈动脉体瘤。根据术中是否行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活检分为淋巴结切除组(54例)和未切除组(52例),随访其术后生存及复发情况。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结果106例患者中,98例获随访,8例失访,其中淋巴结切除组失访5例,未切除组失访例3例。随访时间7个月~38年,中位随访时间 8年。淋巴结切除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为97.0%,高于淋巴结未切除组的73.7%(χ2=9.938, P <0.01);明确诊断良恶性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93.4%,高于未行淋巴结切除从而诊断恶性证据不足者的14.0%(χ2=45.054, P <0.01)。淋巴结切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2%(19/54),低于淋巴结未切除组的55.8%(2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0, P <0.05)。结论颈动脉体瘤手术中,瘤体周围淋巴结切除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从而提高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生存率;同时,还有利于暴露术野,降低神经损伤发生率。

  • 颈动脉体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崔全才

    颈动脉体瘤(CBT)是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的一种少见的内分泌肿瘤,大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由于此病临床上多无特异症状,故诊断困难;此外,因体积较小,周围血管丰富,极易出血,而且出血后很不容易控制,所以手术较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本文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生物学行为、超微结构以及组织起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使大家对这种少见肿瘤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 22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的护理

    作者:周瑾;周长虹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副神经结瘤(paragangliona).CBT临床上少见,据统计占颈部肿块的0.22%,常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可有家族性,多为良性,可恶变[1].本病恶性颈动脉体瘤患病率为6%~10%,后期随访可增加到30%;不切除肿瘤,75%的无症状患者会发展成为有症状者,并且高可有30%死于肿瘤对重要生命结构的侵袭和肿瘤的播散,因此,手术是CBT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在肿瘤未构成手术危险前早期切除[2].由于CBT属血管球瘤的一种,有大量的微动静脉瘘,富含血管性,而且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常易误诊为淋巴结肿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等.对本病缺乏经验者,而轻率地给予手术治疗,往往对术中出血过多的思想准备不足,不得不终止手术[3-4],或因患者大出血,血管及神经损伤而手术失败甚至死亡.近年我科共收治22例CBT患者,均因及时的诊治和良好的护理获得痊愈.现将CBT外科治疗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谢燕平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较为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时常涉及颈部重要神经和血管,有时须切除受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方能彻底切除肿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护理难度大.现将我院1982~1999年20例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19~62岁,中位年龄36岁.单侧17例,双侧3例.均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诉.颈动脉压迫训练11例,其中2例行指压训练,9例用简易体外颈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训练.肿瘤剥除术14例,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6例.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双目失明、失语、右上肢不能活动、头痛,1例发生术后高血压,6例声嘶呛咳,3例舌歪,2例嘴歪.

  • 1例侵及颈静脉腔及迷走神经的颈动脉体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付艳玲;戚媚

    病人,女性,19岁,因"左颈部包块1年余"于2007年11月入院,查体在左颈外侧下颌角水平,可及一搏动性肿块,约5 cm×3 cm范围,无压痛,不能推动.

  • 6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钱清;冯建萍;刘金龙;夏建国;陈国玉

    报告1988~2001年6例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手术配合.其中2例在颈丛麻醉下行瘤体剥离术,4例在低温(32℃)、全身麻醉下行瘤体剥离或合并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的结扎术.手术配合要点:精心作好术前准备;重视颈总动脉体外指压法;术中协助医师保持降温效果及各项用药;根据术式不同迅速备好各项物品.术后有3例出现头痛及恶心,4例伸舌偏向同侧,均于短期好转后出院,手术取得较满意效果.做好手术协作工作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1例单侧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后的护理

    作者:高洁

    颈动脉体瘤为化学感受器肿瘤.化学感受器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存在于劲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而颈动脉体是体内大的化学感受器组织的密集区,也是体内化学感受器肿瘤高发部位,但偶尔也可发生于颈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节、纵隔、肺、腹部、腹膜后及四肢.颈动脉体瘤大部分为单侧,双侧极少,发生者多有家族史[1].我科于2005年11月14日收治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

  • 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建卫;林宁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2D-CDFI检查,并经血管造影,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颈动脉体瘤2D-CDFI表现为:1、颈动脉分叉处见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或呈分叶状;2、肿瘤较小时,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使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大;肿瘤较大时,常围绕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生长,并将这些血管包裹;3、肿瘤内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以动脉为主,其中有8例为颈外动脉的分支直接进入肿瘤内;4、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2D-CDFI具有分辨率高、无创、安全、特异性强等特点,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一种有价值的实用方法.

  • 彩超诊断颈动脉体瘤1例

    作者:刘淼

    患者女,31岁.因"右侧颈部无痛性肿块1年"来我院检查,超声检查示:右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实质低回声区,大小约30 mm×37 mm,该实质低回声区包绕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右侧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穿行其中(图1),彩色多普勒示:该实质低回声区内血流极丰富,呈网络状.超声诊断:右侧颈动脉体瘤.后经颈动脉血管造影证实.

  • 双侧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赵博;张艳华;谢宁

    患者女,56岁.有高血压史,服药后,血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其他不适.体检时发现颈部血管有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于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低回声包块,右侧大小约3.6 cm×2.0 cm×2.5cm、左侧约3.9 cm×2.3 cm×2.8cm,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颈内、外动脉受挤压,其分叉角度增大.CDFI:病灶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

  • 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价值

    作者:樊静;张浩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与动脉密切有关的副神经节细胞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有报道误诊率高达43.3%[1],以往应用灰阶超声检查诊断率亦低,仅为74%[2],我们应用彩超检查,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刘佳明;董丽莎

    患者女,25岁.因右侧颈部包块3个月而就诊.经常感头晕,包块下压时有疼痛感.无昏厥,无进行性吞咽困难,无声嘶.超声所见: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一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大小约29.0 mm×19.0 mm×14.0 mm.右侧颈内外动脉间间距明显增宽,且颈内外动脉轻度受压.CDFI:团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横切面及纵切面扫查均可见该团块围绕颈内外动脉,并可见颈外动脉的分支直接进入团块内(图1,2).超声诊断为右颈部实性包块-颈动脉体瘤(包裹型).CT示:右颈动脉分叉处结节影,以颈动脉体瘤,神经纤维瘤可能性大.

  • 超声诊断家族性颈动脉体瘤1例

    作者:张宁;薛毓琛

    例1,男性,22岁.发现左侧颈部搏动性肿块8年余,体检:左颈部甲状软骨处一拳头大小肿块,有搏动感,表面光滑,无压痛.1991年8月行B超检查,发现左颈部实质性肿块,大小约42mm×28mm×26mm,边缘清楚,内为实质性强弱不均回声,内伴小血管,肿块包绕颈部动脉上段,致其略变窄,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近二年来肿块日渐增大,转颈困难,1993年8月再次来我院彩超检查,发现肿块范围增至85mm×58mm×48mm大小,边缘包膜仍清楚,左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包绕受压,管径明显变窄.通过此处血流峰速明显增高(图1).肿瘤内为动脉血流分布.术前,又行经股动脉插管,双侧动脉血管造影(DSA)后,行颈动脉体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病理证实,同上诊断.术后短暂性头昏,又行彩超检查,患侧血流较健侧缓慢.血流量较健侧减少,健侧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赵树元;何继红;王荣珍;赵美丽;于福达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多属良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报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旨在探讨其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作者:张天华;李永利;姜维良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以及术前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方法 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入院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均行颈动脉CTA检查,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且于术前在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分支动脉栓塞术,其中2 例患者行血管外膜下颈动脉体瘤剥离切除,8 例行肿瘤并颈外动脉切除,2例行肿瘤并颈内、外动脉切除和颈内动脉重建.结果 1例患者出现患侧面部麻木、吐字略欠清晰,2周后恢复.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 入院前后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及图象三维重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前DSA下栓塞分支动脉,以减少术中失血,术前明确瘤体与颈内外动脉的解剖关系,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采用恰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治疗是必要的.

429 条记录 1/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