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少睿;高伟;项玉梅;苏浩波

    目的 探讨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常规自动重建三维DSA图像和通过像素移位技术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三维DSA图像,并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优质、可接受、差)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自动重建的优质图像31例,差质图像18例,发现微小动脉瘤5枚;而应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后得到优质图像52例,差质图像7例,发现微小动脉瘤14枚,两种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发现微小动脉瘤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三维图像能使脑血管三维DS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晓安;高社荣;杨忠伟;李爱民;孙红刚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相比发现颈动脉狭窄的相符率,以及TCD对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治疗,比较术前TCD指标与DSA结果 的相符率,并用TCD评价手术前后责任侧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术前TCD检测颈动脉轻度狭窄与DSA相符率为50%,中、重度狭窄的相符率分别为81.8%、84.6%.CAS术后患者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患者29例(90.63%).TCD测定责任侧大脑中、前、后动脉(MCA、A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TCD与DSA对于中重度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相符率,TCD更适合作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筛选及CAS术后的长期随访.

  • 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琼;纪祯龙;张铎;逄锦峰

    目的 探究分析颅内动脉瘤应用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获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颅内动脉瘤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位置分布及数量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利用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可使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得到清晰的显示,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作者:纪标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1月接诊的5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前分别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DSA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率,并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90.0%)与DSA诊断阳性率(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100.0%、96.0%.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DSA诊断效果相当,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鸿梅;刘光健;李永霞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以自行拟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躯体疼痛相关因素"调查表、家庭关怀度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对118例患者进行评估,经多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因素.结果 家庭关怀程度、术中时间、术后使用止血器、受教育程度、术后置管时间、焦虑指数和尿潴留7个因素为有效因素.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后躯体疼痛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术前、术后采取有效措施能降低患者术后躯体疼痛.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前评估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雷兵;周兵;陈书达;朱飚;朱君明;张卫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能否作为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前首选和唯一的评估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完成的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105例,其中39例术前行64排或320排螺旋CTA检查(CTA组),21例患者术前同时行CTA和DSA检查,45例术前行DSA检查(DSA组).比对CTA组CTA影像和夹闭术中显示的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宽度和周围重要血管分支信息,并评价二者的一致性.比较分析CTA组和DSA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CTA和手术对动脉瘤的评价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和出院GOS评分比较使用等级秩和检验.结果 CTA组39例患者中37例患者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因动脉瘤颈暴露困难改为介入栓塞治疗,1例在去骨瓣后动脉瘤破裂仅行开窗减压术.MS-CTA在动脉瘤大小、瘤颈示方面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726,κ=0.756),在动脉瘤形态和对周围重要血管分支的显示方面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一般(κ=0.524,κ=0.473),CTA组和DSA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P=0.509)和出院时两者GOS评分(P=0.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各项重要特征,可作为动脉瘤外科显微夹闭术前首选和唯一的术前评估方法.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颈动脉超声和影像学表现及评价

    作者:刘晓玲;陈永清;史玉超;王平

    目的 评价颈动脉超声、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 方法 90例颈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LA患者分别进行CT、MRI、MRA、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 结果 15例(16.7%)TIA患者CT、MRI显示有小血管腔隙性梗死.20例(22.2%)CT正常,MRI的12加权像显示有小的梗死灶,6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0例(66.7%)显示有动脉硬化及管腔狭窄.有30例行MRA及DSA检查,14例(46.7%)MRA有异常,22例(73.3%)DSA显示颈动脉和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结论 CT及MRI是诊断TLA的筛选手段,颈动脉超声、MRA及DSA对TLA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作者:张天华;李永利;姜维良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以及术前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方法 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入院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均行颈动脉CTA检查,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且于术前在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分支动脉栓塞术,其中2 例患者行血管外膜下颈动脉体瘤剥离切除,8 例行肿瘤并颈外动脉切除,2例行肿瘤并颈内、外动脉切除和颈内动脉重建.结果 1例患者出现患侧面部麻木、吐字略欠清晰,2周后恢复.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 入院前后行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及图象三维重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前DSA下栓塞分支动脉,以减少术中失血,术前明确瘤体与颈内外动脉的解剖关系,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采用恰当的术式,对于颈动脉体瘤治疗是必要的.

  • 256层CT血管成像对四肢血管急性闭合性损伤的评价

    作者:黄婵桃;许乙凯;周芳;郝鹏;贾铭;林炳权

    目的 探讨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四肢动脉不同部位血管急性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2例外伤患者CTA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血管损伤情况,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比较.结果 12例血管损伤患者包括下肢血管损伤10例,上肢血管损伤2例.结论 256层CTA能很好显示血管损伤的程度,包括断裂或破裂部位、范围、局部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形成,是否伴有活动性出血、假性动脉瘤,为四肢血管损伤患者明确血管损伤情况提供直接依据,对临床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DSA导向下逆行双“J”输尿管支架置换术

    作者:刘庆雄;梁斌;郑传胜;梁惠民

    目的 观察DSA导向下逆行双“J”输尿管支架置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因输尿管梗阻行DSA导向下逆行双“J”输尿管支架置换术患者2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输尿管支架置换术的技术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共置换输尿管支架32例次,技术成功率96.88%(31/32).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包括尿道灼痛(32/32,1oo%)、出血(21/32,65.63%)、尿路感染(5/32,15.63%).结论 DSA导向下逆行双“J”输尿管支架置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值得推广;膀胱内抓捕输尿管支架和经导丝引入新支架是该技术操作的关键.

  • 肝动脉解剖变异影像学研究

    作者:卢川;刘作勤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进一步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因肝脏疾病而行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动脉的DSA,以及其中的32例肝动脉解剖变异的CTA表现.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1000例肝动脉造影中,正常型727例,占72.7%;肝动脉变异273例,占27.3%.273例肝动脉变异中属于Michels分型的148例,占14.8%.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125例,占12.5%.其中肝总动脉分叉变异54例,占5.4%,肝动脉起源变异214例,占21.4%,肝总动脉分叉+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占0.5%.以上变异合并多种变异共存21例,占2.1%.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DSA外,CTA亦可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肝胆外科和影像科医师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有重要意义.

  • 烟雾病DSA诊断与分析

    作者:陈济铭;陈仲武;郑捷;黄永升

    目的 对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21例烟雾病患者DSA影像特征.结果 21例均经DSA诊断为烟雾病,DSA具有下列特征:①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②颅底部烟雾状毛细血管网;③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DSA能明确血管病变部位、性质及有关的动静脉细节,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

  • 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在CDFI、CTA、MRA、DSA的表现

    作者:孙健鸣;时德;赵渝;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在20个手术部位建成16个PA模型,在30个手术部位建成26个tAVF模型,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tAVF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在各检测手段上,其表现各具特点,互相补充,根据需要选用,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 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附81例病例分析)

    作者:陈鹏;顾玉兰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81例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选择性DSA造影,男40例,女41例,年龄分布18~66岁,平均年龄56.5岁,评价动脉瘤的颈部、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69例单发动脉瘤,1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检出24个动脉瘤,大型动脉瘤11个.结论 DSA可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 子宫腺肌病的MRI与DSA研究

    作者:张伟国;李力;罗香国;陈金华;严景恩;陈蓉;王毅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MRI和DSA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27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前行MRI和DSA检查.MRI检查采用SE T1、Tubor-SE T2WI和SE T1WI增强成像,造影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信号及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造影,对不同时相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子宫体积均有增大,19例结合带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平均(36.11±10.50)mm,子宫腺肌瘤8例,体积大小平均为(155.70±81.86)mm3,85%的病例在低信号病变内出现高信号灶(T2WI),有明显强化.27例腺肌病子宫动脉分支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增多、延长,9例有增生血管,与纡曲、增粗的螺旋动脉同时参与供血.结论子宫腺肌病具有典型的MRI和DSA征象,常规MRI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DSA则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宏伟;晁明;徐风峰;刘奕青;顾卫根;詹灵;赵嵩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年中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的405例肝癌病人的CT资料和同时接受介入治疗的64例病人的DSA资料,并进行对照.结果共发现41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分为:肝动脉门静脉瘘36例(87.8%),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4.9%),混合型肝动静脉瘘3例(7.3%).13例肝动静脉瘘得到DSA证实,特异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作者:李晓明;田建明;弓静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评价各种血运重建术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亦较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新方法,随着64层螺旋CT的问世,其扫描范围更大,时间及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提供了安全、无创、可靠的新途径[1-2].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联合气管镜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娜;孙建;张维;李云辉;李万成

    气道金属支架置入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可立即显著改善,支架再次置入对治疗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所致呼吸困难仍然有效[1]。患者因气道狭窄、病情危重,在支架置入时操作困难。我科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透视下联合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治疗10例恶性重度气道狭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CTA与DS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殷红伟;肖占森;苏建勋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用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A与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SA发现有87支头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11支、中度狭窄Ⅱ级16支、重度狭窄Ⅲ级34支、完全闭塞Ⅳ级26支.CTA发现有115支头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Ⅰ级为37支、中度狭窄Ⅱ级为18支、重度狭窄Ⅲ级为35支、完全闭塞Ⅳ级为25支.与DSA比较,CTA的灵敏性为89.0%、特异性为86.1%,Kappa值为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 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孙光明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处(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215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