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和磁共振及血管造影

    作者:李通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早期诊断的特点,研究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的价值和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总结MRI、MRV、DS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4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发病时间4个月~10年,无明确病因,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19例经MRI、MRV确诊,5例MR显示正常再经DSA确诊.本组10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另14例发病>1个月行抗凝术,8例完全恢复,6例明显好转,mRS≤1分,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V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予经皮穿刺股动脉介入下静脉窦溶栓术,有完全恢复症状和体征机会,可改善预后.

  • 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作者:陈钰;薛华丹;张晓波;刘炜;孙昊;王萱;苏佰燕;何泳蓝;王客非;金征宇

    目的 研究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dual energy bone removal computed tomographv angiography,DEBR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RA)为金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且均行双能量头颈部CTA、DSA及3DRA的患者.根据载瘤血管位置将颅内动脉分为16个区域,逐一观察动脉瘤存在情况,测量动脉瘤各种径线长度,比较其与DSA/3DRA的一致性.根据动脉瘤大径分为4组:无,<3mm,3~5 mm,≥5 mm;分别评价DEBR CTA对动脉瘤大小的评价效果.结果 8例患者DEBR CTA共发现9个动脉瘤,全部经过DSA证实.DSA/3DRA及DEBR CTA测量的大径线分别为(5.2±5.1)和(5.7±5.6)mm,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2例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的2条远端供血动脉未被DEBR CTA显示.DEBR CTA评价≥5 mm动脉瘤大径的准确性达100%;1例DEBR CTA评价为<3 mm的动脉瘤,DSA/3DRA评价为3~5 mm.结论 DEBR CTA能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与DSA/3DR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DEBR CTA可能会漏诊接近颅底动脉瘤的远端细小供血动脉并且低估接近颅底的小动脉瘤的大小.

  •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作者:滕才钧;廖明壮;宾怀有;李学东;赵海波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疗价值

    作者:李秀花;赵丽玲;徐长波

    目的 通过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 及介入治疗前后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TCD在S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TCD诊断的9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验证,且11例进一步经DSA检查证实.对15例患者分别于6~18个月内进行TCD随访.结果 ①94例患者中有症状者65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例,同侧患肢缺m症状6例,胸前区疼痛1例),无症状者29例;②Ip-VA Ⅰ度盗血占45%,Ⅱ度盗血占35%,Ⅲ度盗血占20%.基底动脉(BA)参与盗血6例.大脑后动脉参与盗血2例.5例SSS患者颅内椎动脉Ⅱ度盗血,而颅外椎动脉Ⅲ度盗1fil.;(3)9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分别于6~18内个月进行了随诊,有1例患者盗血程度加重,1例患者出现新的盗血途径.11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只有4例经TCD检查示椎动脉Ⅲ度盗血的患者,在DSA中能观察到血流从对侧椎动脉反向流入狭窄侧椎动脉后到狭窄侧远端锁骨下动脉的全过程.而其余7例TCD检查示椎动脉Ⅰ、Ⅱ度盗血的患者,DSA仅能看到部分血流逆转过程或仅表现为患侧椎动脉显影稍淡或正常.4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在第18个月随访时,4例均无临床症状复发,2例TCD表现复发.结论 ①rCD是观察SSS现象及盗血程度的敏感可靠的方法 ,且能判断颅内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受影响的情况,能使更多的SSS患者及时得到正确诊断.②TCD经济,方便,无创,准确,可用于评价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诊.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

    作者:王磊;李士建;李惠民;蔡静

    目的 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对患者进行诊断,数据传入工作站经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将颅内动脉瘤情况进行充分显示.结果 双源CT血管成像显示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6例患者为单发,4例为2个动脉瘤,共计34个动脉瘤.动脉瘤位置包括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3个,基底动脉5个,后交通动脉4个,前交通动脉6个,颈内动脉13个.小动脉瘤直径为2.1 mm,平均直径为(7.1±1.6)mm.34个动脉瘤瘤壁钙化,29例瘤颈、1例瘤内血栓显示清晰.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能够将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清晰显示,能够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提供有利依据,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理想诊断方式.

  • 能谱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景斐华;董欣欣;刘星宇

    目的:探讨CT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6例糖尿病患者给予CTA检查,对检出结果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确诊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CTA检查情况,在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等方面,与DSA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下肢CTA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术前评估与治疗后随访观察。

  • 隐源性咯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分析

    作者:陈贤平

    目的: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隐源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随访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隐源性咯血患者,共发现66条异常血管并行介入栓塞措施。DSA影像显示发现74.24%(49/66)的血管存在管径变大,直径变大范围主要集中在2~4 mm,占61.22%(30/49);90.91%(60/66)的咯血责任血管有紊乱新生血管产生;51.52%(34/66)患者异常血管有体-肺循环分流。35例患者立即止血率为91.43%(32/35),3个月内无复发率93.94%(31/33),1年内无复发率84.0%(21/2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隐源性咯血病变血管的有效措施,而且病变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主股动脉转流术一例

    作者:朱越锋;沈来根;杨进;刘震杰;Ralf Kolvenbac

    患者男,52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加重伴静息痛半个月”入院。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右侧股动脉及以下未及动脉搏动,大腿下段皮温明显降低,右足第一趾发黑溃疡。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右侧髂动脉完全闭塞,周围侧枝建立,右侧股深动脉显影尚可,右股浅动脉基本闭塞及胫前、胫后、腓动脉显示不清(图1)。根据泛大西洋协作(TASC)组织分型为TASCD[1]。2010年12月14日手术。手术方法:患者右侧卧位约60°~70°。消毒铺中后在右侧腹股沟行直切口约7 cm,暴露股动脉。腹部分别置入7个套管针(trocar),行左侧经腹结肠后径路暴露腹卡动脉。

  • DSA在肝动脉造影中的技术分析

    作者:张学昕;赵海涛;刘莹;尤志军;贺洪德;孙立军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中影响DS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DSA在肝动脉造影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择36例肝肿瘤患者,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RH造影导管行肝动脉造影.结果:36例患者的192幅图像中,甲级片178幅,占92.7%;乙级片9幅,占5.3%;丙级片5幅,占2%.结论:选择性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处理乙丙级片,图像均有好转并能达到诊断要求.

  • 峰值保持功能在DSA图像中的应用

    作者:高登发;贾红;李帅锋;肖越勇

    目的:探讨峰值保持功能在DSA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方法与峰值保持功能显示,对80例行外周血管DSA术患者的图像进行处理,由经验丰富的DSA医、技师各2名对所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常规方法,图像显示良好的31例,图像显示一般的45例,效果差的4例;采用峰值保持功能处理,图像显示良好的58例,图像显示一般的15例,图像显示差的7例.结论:在DSA术中,采用峰值保持功能显示DSA图像,能得到良好的影像效果.

  • 320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郭春生;彭晋;吴贵华;林莉岚;陈思敏;林怀雄;曾英琅;邹东鲁

    目的:探讨320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其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52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320排CT血管成像,扫描数据调入Vitrea fx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其中21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该组152例320排CTA检查均能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其中,阴性35例,动脉闭塞15例,动脉变细或狭窄28例,动静脉畸形8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76例.21例同时行DSA检查,其中,320 CTA检出的5例动脉狭窄仅1例得到DSA证实,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320 CTA检出的9例动脉瘤经DSA检查证实均有动脉瘤存在;320 CTA检查中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2种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320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避免了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及追加扫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无创性“一站式”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超;闫世鑫;崔世民

    目的 通过与DSA的比较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岁.接受了CTA和DSA检查.2项检查均在入院后15 d内完成.分别测量CTA和DSA影像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和动脉狭窄处的管腔直径.结果 以DSA作为参考标准,CTA发现病变的数量为74个,病变数量和病变部位的判断与DSA一致.CTA诊断颅内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3%、98.8%和98.6%;重度狭窄分别为73.7%、99.7%和99.7%;闭塞分别为91.7%、99.8%和100%.CTA与DSA测量狭窄程度及狭窄处管腔直径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A是一种诊断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靠方法,在许多情况下CTA检查结果的特异度和精确度与DSA相当.

  • 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与DSA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天昊;闫世鑫;崔世民;靳松

    目的 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42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翟鸣春;靳二虎;马大庆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又名Osler-Weber-Rendu综合征,是一种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鼻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尤以鼻出血常见.常见受累器官有肺、肝脏、脑等.介绍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CE-MRA)对合并肺动静脉畸形(AVM)、脑AVM、肝AVM等的HHT的筛查、诊断及其在随访中的价值,尤其是应用于肺AVM的筛查及随访,重点介绍肺AVM的检查技术及其影像学表现,比较增强MR血管成像、增强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超声对本病诊断的优缺点.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选择性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松山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微导管插入至输卵管近端入口,应用推注的压力分离粘连,对于阻塞较严重的患者,直接进入导丝、导管再通,在推注及导丝、导管的反复作用下,大部分阻塞输卵管可以复通.结果36例的再通成功率为88.2%,32例受治者中有9例受孕,占28.1%.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在DSA下可减少医源性损害,提高成功率,应规范推广.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芳;张文婷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实时显示图像等优点,并能显示颅内血管动脉期、静脉期、毛细血管期,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脑血管闭塞、动静脉瘘、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染色,为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2002-2005年我院开展股动脉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5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

    作者:王嗣欣;周丽宏;赵亮;胡亚军;高燕军;米艳娟;陈启东;董可辉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早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等[1]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影,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像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液体恢复反转序列(FLAIR)为高信号.此种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脑外伤、脑炎、一氧化碳中毒、糖尿病等患者,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一定比例.近年来研究表明, 脑血管狭窄尤其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或闭塞与LA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对32例LA患者行主动脉弓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就LA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磁共振及血管造影分析研究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广君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总结64例经MRI、MR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和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9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62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32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28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20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给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几率大,临床上值得推广.

  • 脑分水岭梗死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梅;王利宇;冯凯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近期国内方瑞乐等[2]及庄爱霞等[3]报道CWI占缺血性脑梗死的12.1%、20%,可见CWI并不少见,由于其发生原因、治疗及预后与其他脑梗死有所不同,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早明确诊断及采取相应治疗.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军;张祥建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征、狭窄程度以及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 107例TIA患者均进行DSA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及其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并判断有无侧支循环的建立.结果 93例DSA阳性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共计156处.颅内动脉狭窄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共46处(29.5%),颅外动脉狭窄病变多见于颈内动脉开口处,共22处(14.1%).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支循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度狭窄组.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TIA发病的重要基础,并且颅内动脉狭窄是较颅外动脉狭窄更为重要的TIA发病因素.

215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