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逐步前伸中上气道形状改变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高雪梅;大塚亮;小野卓史;誉田荣一;佐佐木武仁;黒田敬之

    目的研究下颌逐步前伸过程中上气道形状的变化规律,了解藉改变颌位而改善通气的疗法的机制.方法对14例无鼾成年男性,使用特制口腔装置将下颌依次前伸,从初始咬合位0(F0),前伸50%(F50)、75%(F75),至前伸大量100%(F100).在此4个位置上行上气道磁共振扫描.测量和分析上气道各段轴截面矢向径/横向径的比值、矢向径和横向径相对于初始位置的改变百分率.结果随下颌逐步前伸,上气道轴截面矢向径/横向径的比值依次减小(P=0.0001),横向径变化率逐步增加(P=0.0023),而矢向径变化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颌逐步前伸过程中,上气道形状有更加横向扁圆的倾向,说明下颌前伸主要横向扩张上气道.

  • 使用切点针在蜡(牙合)堤上记录全口义齿的水平颌位关系

    作者:林侠;赵辉;刘启贵;郭滨

    确定无牙颌患者的水平颌位,是全口义齿修复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临床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卷舌法,吞咽法,后牙咬合法,自然开闭口运动,肌监控仪,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以及美国新推出Bio-park系统,都能帮助无牙颌患者的下颌回到他们的生理性适位,建立正确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但常用的方法,在取得了水平关系颌位后,往往缺少临床上的客观指标,为了能正确地确定无牙颌的水平颌位,我们在临床中对6例不易取得良好(牙合)关系记录的无牙颌患者采用了切点针在蜡(牙合)堤上记录不平关系颌位,为临床确定水平关系颌位提供了客观指标.

  • 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初步推算和模拟

    作者:黄超;许向亮;孙玉春;郭传瑸

    目的 探讨下颌运动过程中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轨迹,为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1名来源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的研究生志愿者颅颌面部进行锥形束CT扫描,数据重建得到颅颌面三维模型;同时利用虚拟(牙合)架的牙列三维运动轨迹跟踪装置记录志愿者下颌运动轨迹,结合颅颌面三维模型和下颌骨运动轨迹数据,推算和模拟髁突三维运动轨迹.进一步确定髁突功能面,对髁突功能面在下颌开口、前伸、侧方运动过程中的三维形态进行拟合,推算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形态.结果 经推算模拟可见,下颌开口运动时髁突功能面先向前下内方运动,继续加大开口度的过程中,功能面向前上内方运动,髁突功能面起始位置与终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为8.34 mm.下颌前伸运动时髁突功能面向前下内方滑动,滑动距离为8.64 mm.下颌侧方运动时工作侧髁突功能面运动范围较小,仅为轻微转动,大运动幅度为1.97 mm;而非工作侧髁突功能面较工作侧运动幅度大,运动方向为向前下内方,移动距离为7.65 mm.结论 虚拟(牙合)架的牙列三维运动轨迹跟踪装置与数字化建模技术结合,可实现对下颌骨髁突运动轨迹的准确模拟,并可进一步推算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形态.

  • 全口义齿数字化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展

    作者:孙玉春;孙儒;邓珂慧;王勇;周永胜

    全口义齿是无牙颌患者的主要修复方式,功能压力印模、颌位关系记录、平衡6460排牙以及义齿的高精度制作是关键环节和操作难点.以口内三维扫描、三维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弥补了纯手工技术的不足,在固定修复领域应用日趋广泛,但应用于全口义齿时存在局限性.目前,国内外已出现多套全口义齿数字修复系统,均主要聚焦于全口义齿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较少有印模和颌位关系数字化记录功能.本文以无牙颌常规全口义齿修复的主要临床步骤为线索,详述数字化技术在各环节的研发和应用现状,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磊;康艳凤;赵旭;杨旭;谢秋菲

    目的 比较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时髁突位置的异同,以期为临床确定正中关系位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5名年轻健康志愿者,分别以自主后退法和双手引导法确定正中关系位,超声波电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双侧髁点运动轨迹,观察正中关系位时髁点相对牙尖交错位时髁点的移动方向,测量两种方法获取的正中关系位髁点相对牙尖交错位髁点间距离,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除1名志愿者外,14名志愿者正中关系位时髁点位置均比牙尖交错位时偏向上后方,自主后退法、双手引导法确定的正中关系位髁点与牙尖交错位髁点间距离分别为(0.67±0.22)和(0.73±0.2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后退法与双手引导法确定的正中关系位髁突位置基本一致.

  • ARCUSdigma-PROTARevo7型(牙合)架的(牙合)接触模拟精度的研究

    作者:陈磊;高岚;王璞;怀海丽;廉云敏

    目的 探讨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记录仪测量参数调节 PROTARevo 7型(牙合)架所模拟的人体(牙合)接触精度.方法 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中征集24名受试者,采用前期开发的虚拟颅颌运动仿真系统(VirDMF System)比较ARCUSdigma-PROTARevo 7型(牙合)架模拟的下颌运动与受试者的下颌运动,分析牙尖参考点运动轨迹之间的差异:侧方运动的水平偏移角度、侧方运动的垂直咬(牙合)差异、前伸运动的矢状高度差异.结果 水平偏移角度在工作侧下颌第二磨牙处大(14.80±1.24)°,其中5例样本水平偏移角度大于20°.垂直咬牙 合差异在工作侧下颌第二磨牙处大(191±10)μm,其中1例样本垂直咬(牙合)差异大于300μm.矢状高度差异在第一前磨牙处大(151±12)μm,其中7例的样本矢状高度差异大于200μm.结论 ARCUSdigma-PROTARevo 7型(牙合)架(牙合)接触模拟精度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为临床中(牙合)架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 安氏Ⅱ1类患者下颌前伸运动时的(牙合)接触情况分析

    作者:张端强;林焱

    目的 研究安氏Ⅱ1类患者在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的牙合接触情况,探讨前伸牙合干扰情况的存在并分析其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特点.方法 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进行常规错牙合畸形临床检查,并采用T-Scan 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前伸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情况,根据前伸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牙合干扰分为A、B两组,测量两组样本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上表示牙颌颅面形态特点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样本间比较显示,在Y轴角、MP-FH、U1-L1、A-ptm、上下牙弓前段长度的比值、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MP-FH是促成前伸牙合干扰发生的危险因子,而A-ptm为其保护因子.结论 (1)高角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人群容易发生前伸牙合干扰,较大的下颌平面角是牙合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2)上颌骨长度与前伸牙合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上颌骨长度是牙合干扰的发生危险因素.(3)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前伸牙合干扰.

  • 安氏Ⅱ类人群下颌侧方(牙合)干扰的情况分析

    作者:林焱;张端强

    目的 研究安氏II1类人群在下颌左右侧方运动过程中的(牙合)接触情况,探讨侧方(牙合)干扰情况的存在与否及其与牙颌颅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II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 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侧方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情况,在模型及头颅侧位片上分析牙颌颅面的形态,利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双侧侧方(牙合)干扰和无侧方(牙合)干扰在A-ptm、U1-SN、上下前段牙弓的长度、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结论 上颌骨长度与侧方(牙合)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A-ptm是(牙合)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侧方(牙合)干扰.

  • 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侯金梅;汲平;丁伟山;杜朝霞

    全口义齿修复中,重要的问题是固位,只有固位好的义齿才能发挥咀嚼、语言功能.并增进美容.全牙列缺失,则固位成为全口义齿修复的大困难.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93例全口义齿的修复,现就其固位问题进行探讨.

  • 无牙颌患者正中(牙合)位关系记录时的咬合阻力与错(牙合)关系分析

    作者:刘莉娟;刘正刚

    目的:研究探讨全口无牙颌患者在记录正中(牙合)位关系时的咬合阻力与错(牙合)的关系.方法:将60例全口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以常规方法的消阻力咬合与非消阻力咬合为每位患者制作一付总义齿,进行疗效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总义齿的颌位关系准确率,基托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咬合阻力过大是错(牙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