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色觉对屈光发育的影响

    作者:康剑书;周华;钟华

    眼球屈光的发育依赖于视觉环境,干扰正常的视觉环境可影响屈光的发育.对于视觉系统而言,不仅要感知物体的明暗、形状、运动状态,还要区分物体的颜色.色觉作为视觉刺激中辨别和感知物体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视网膜视锥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改变眼球的形态、代谢及功能,从而影响眼球的屈光发育.

    关键词: 色觉 屈光发育
  • 6月~2岁婴幼儿屈光发育监测研究

    作者:唐业卫;丘小霞;林逾峰;陶晗;陈奇妙;庞瑛;邓丽梅

    目的:监测6月~2岁婴幼儿的屈光发育,为儿童弱视干预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6月~2岁自然群体婴幼儿进行屈光发育监测.结果:6月~2岁婴幼儿月龄越小,近视性屈光比例越大,散光屈光度绝对值越大,不同年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幼儿总屈光度以远视性屈光为主,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况发展为次,婴幼儿散光屈光度由高散光屈光度向低散光屈光度发展为主,由低散光屈光度向高散光屈光度发展为次.

  • 婴幼儿屈光发育的纵向监测分析

    作者:吴兴香;童梅玲;吴广强;魏宁;刘庆淮

    目的 探讨婴幼儿屈光状态发育规律.方法 追踪观察并记录婴儿6个月~2岁每半年一次的Suresight自动验光仪屈光筛查结果,分析获得完整资料的71例(142眼)屈光数据,并以6个月时的屈光状态为基础分组,对其发育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各年龄段屈光状态以远视性屈光状态为主,散光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球镜均值随年龄增长,度数显著减低(P<0.01);柱镜随年龄增长,度数显著减低(P<0.01);柱镜的轴向随年龄变化不明显( P>0.05.(3)6个月时球镜≥3D和<3D两组发育趋势有显著差异(P<0.01);6个月时柱镜≥2D和<2D两组发育趋势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婴幼儿时期的屈光不正有生理性下降过程,且下降规律与6个月基础屈光状态有关;建议儿童眼屈光筛查可从6个月开始,对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密切随访监测.

    关键词: 屈光发育 婴幼儿
  • 不同波长单色光对眼球屈光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秀梅;李涛;周晓东;褚仁远

    视觉的发育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而且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波长作为光照条件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不同波长单色光对眼球屈光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波长光进入眼球后,通过视觉中枢和视网膜局部作用,如纵向色差、反馈调节机制、色觉通道以及视黄酸信号通路等一起发挥作用,影响眼球屈光发育.现就不同波长单色光对眼球屈光发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光照度调节眼屈光发育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娟;瞿小妹

    近视是一种高发病率的眼部疾病,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天的视觉环境对眼的近视形成影响尤为重要.光环境中不同的光照条件可以影响眼球的屈光发育,光照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光照参数.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光照度对眼球屈光发育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研究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探究光照度这一环境因素对近视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 不同光量子数蓝光长时间间断照射对豚鼠屈光发育及视网膜损伤作用

    作者:徐志刚;符俊达;吕淑慧;杨笑天;王玉清

    目的 观察不同光量子数蓝光长时间间断照射对豚鼠屈光发育及视网膜损伤作用.方法 将56只普通级英国短毛三色健康雄性豚鼠分成7组:白光组(8只),实验组(48只).白光组应用光量子数为3.0 μmol·m-2·s-1的白色光间断照射;实验组应用不同光量子数的蓝光间断照射,分为蓝光A、B、C、D、E、F6组(每组8只),分别接受3.0 μmol·m-2·s-1、4.5μmol·m-2·s-1、6.0 μmol·m-2·s-1、7.5 μmol·m-2·s-1、9.0 μmol· m-2·s-1、12.0 μmol·m-2·s-1的光量子数照射.每2周对豚鼠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进行一次检测.并在光照20周后,对豚鼠视网膜及巩膜组织进行HE染色及TUNEL细胞凋亡检测,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前各组屈光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照20周后,白光组和蓝光A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光组屈光度随着实验的进行趋向于近视方向发展,变化幅度为(-1.84±0.35)D,蓝光A组趋向于远视方向发展,变化幅度为(1.17±0.47)D;不同光量子数照射下的蓝光各组中,蓝光B组屈光度变化幅度大,为(1.52±0.63)D,与其他蓝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照20周后,各组豚鼠眼轴及玻璃体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光照20周后,白光组和蓝光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光组变化幅度为(1.24±0.13)mm,蓝光A组变化幅度为(1.10±0.05)mm;不同光量子数照射下的蓝光各组中,蓝光B组眼轴长度变化幅度小,为(1.05±0.06) mm,但与其他蓝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光照20周后,白光组视网膜各层清晰,局部可见皱缩,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局部可见细小间隙;蓝光A组和蓝光F组与白光组的改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蓝光长时间间断照射可以抑制豚鼠近视形成,光量子数为4.5 μmol·m-2·s-1时抑制作用强;不同光量子数的蓝光长时间间断照射均会对视网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 光强度与近视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绮韵;庄菁;余克明

    近视的发生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户外活动被证实可减少近视的发生,且该保护作用与较高的光强度相关;提高光强度抑制了动物的实验性近视,而视网膜多巴胺系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瞳孔收缩和角膜变平可能也参与其中.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光强度与近视关系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近视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 色觉在眼屈光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戴锦晖

    作为视觉重要组成部分的色觉在屈光发育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研究发现,不同单色光与眼球的增长发育和屈光的变化密切相关,长波长光能促进眼球的增长形成相对近视,短波长光能抑制眼球的增长产生相对远视.研究还发现,短波长蓝光可阻止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进展.色光干预引起屈光发育异常的作用机制除了纵向色像差作用外,还可能存在其他作用机制.作为色觉通路第一站的视锥细胞可能在屈光发育及近视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视色素的代谢产物视黄酸可能是影响屈光发育的重要信号因子.研究色觉在眼屈光发育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近视发病机制,也为近视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色觉在眼屈光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婴幼儿眼屈光状况及屈光发育规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莹

    儿童视力发育与婴幼儿期眼屈光状态密切相关,为了解婴幼儿眼屈光状况及屈光发育规律,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婴幼儿眼相关屈光状况及屈光发育规律进行综述.

  • 光照强度对屈光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颖熙;陈向武

    出生时远视状态的模糊视觉刺激促进眼球延长,终使物像焦点成像于视网膜上而达到正视,称为“正视化进程”。正视化进程除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早期的视觉体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的光照强度可以影响生物屈光发育。

  • 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屈光发育状况及进展的纵向调查研究

    作者:祁晓红;熊柯;韦晓霞

    目的 探计在校中小学学生的屈光发育状况.方法 根据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屈光发育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分析.结果 孩子在69岁这个阶段,比10~13岁的孩子,屈光度增长明显.结论 提高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的屈光发育情况,减轻学生的近视刻不容缓,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