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粉液比例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托槽粘接的影响

    作者:黄梓濡;邹华;侯沐明;许欢;吉建新;陈艺

    目的:比较不同粉液比例改变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颗离体人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7组,每组20颗。将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粉剂改变范围设置成(-30%~30%),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A组(+30%)、B组(+23%)、C组(+17%)、D组(-17%)、E组(-23%)、F组(-30%)。每组牙齿经过牙面处理后用不同粉液比例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进行托槽粘接。记录粘接24 h的抗剪切强度和粘接残留指数,用SPSS 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E组的抗剪切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低30%粉剂比例的F组的抗剪切强度(5.71±1.55) MPa比对照组(7.55±1.20) MPa降低,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F组具有较低的粘接残留量。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有较宽的临床使用范围,增加粉剂比例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托槽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但降低30%粉剂比例则会降低其粘接强度。

  • 不同酸蚀方法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的影响

    作者:邹华;黄梓濡;陈艺;候沐明;吉建新;王成勇;成晓玲

    目的::观察不同酸蚀方法处理牙面后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 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 RMGIC)托槽粘接的影响。方法:将110颗人下颌前磨牙完全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A组)、35%磷酸酸蚀组(B组)、10%聚丙烯酸酸蚀组(C组)、自酸蚀光固化组(D组)和自酸蚀后冲洗组(E组),每组22颗牙。各组牙齿在经过不同处理后立即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方丝弓托槽,经冷热循环试验后各组20颗进行抗剪切强度( SBS)测试并记录粘接残留指数( ARI),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另2颗牙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纵剖面。结果:各组SBS和ARI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B组[(9.4295±2.1764) MPa]和C组[(7.6130±2.5202)MPa]的SBS明显高于其他组,但粘接剂残留量也高于其他组;A组[(3.7865±1.7112)MPa]和D组[(4.1265±1.9664) MPa)]的SBS差别不大(P>0.05), E组[(5.7095±1.7787)MPa]略高于D组(P<0.05)。 LSCM观察到C组的粘接界面形成细小的突触而D组的粘接界面存在薄膜。结论:用10%聚丙烯酸预处理牙面能提供适宜临床需求的正畸粘接强度,使用光固化自酸蚀处理剂( AdperTM Easyone,3M ESPE)并不能明显提高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的粘接强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