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混沌理论的嚼肌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作者:邹波;吴箫博;卢广文;何珊丹;阳佳兴;肖静

    目的 用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嚼肌表面肌电信号,验证咀嚼肌表面肌电信号的混沌特征.方法 采集20名年轻男女个体的嚼肌在牙尖交错位(ICP)紧咬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小数据量法计算肌电信号的大李亚普诺夫(Lyapunov)指数.结果 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开发了计算大Lyapunov指数的程序,计算出嚼肌表面肌电的大Lyapunov指数.男性个体左右两侧嚼肌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17.882 ± 1.7498、18.244 ± 1.3028,女性为14.839 ± 1.8198、14.866 ± 1.3947,均为大于零的数值.结论 嚼肌ICP紧咬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具有混沌动力学特征,提示咀嚼肌肌电信号适合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 安氏Ⅲ类错(殆)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嚼肌肌电活动的变化

    作者:武伟;白建文;刘丽娟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Ⅲ类错(羚)不同垂直颅面结构的嚼肌肌电活动变化以及安氏Ⅲ类错(矜)的嚼肌肌电特征.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铪)患者30例(高角12例,均角10例,低角8例),成人正常(耠)均角型患者12例,用Keypoint四道数字化肌电图仪同步记录姿势位、大紧咬位、大前伸位时嚼肌的肌电活动,比较嚼肌肌电活动差异.结果 安氏Ⅲ类错(骆)嚼肌的肌电值在各个功能位与正常(牿)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在大紧咬住时安氏Ⅲ类错(耠)均角组肌电活动显著低于正常(牙)(P<0.01),在姿势位、大前伸位,安氏Ⅲ类错(粉)均角纽嚼肌的肌电值高于正常(矜)组(P<0.05).大紧咬位时安氏Ⅲ类错(豁)高角组嚼肌的肌电幅值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大前伸位时安氏Ⅲ类错(盼)高角组嚼肌肌电活动较低角组弱(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骆)患者的咀嚼肌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嚼肌肌电异常.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安氏Ⅲ类错(糟)的嚼肌肌电活动有所不同.

  • 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嚼肌肌电活动变化及意义

    作者:陈宇;李元新;刘忠汉;熊兰;李金章;胡绍凤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咀嚼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应用种植覆盖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定量分析嚼肌肌电图,并对照天然牙列及常规全口义齿修复.结果:在ICP位大紧咬时,种植覆盖义齿的AMP值明显大于常规义齿,对应嚼肌较高肌力水平,在承受50%MVC时,其MPF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150s出现明显下降变化.结论: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较常规全口义齿明显提高咀嚼功能,种植固定义齿的修复优势未能体现是因为患者担心咬合力过大造成种植体及上部结构破坏.

  • 偏侧咀嚼大鼠髁突组织学及嚼肌超微结构的研究

    作者:黄洋;陈远萍;倪雪岩;姜秋;何钟勤

    目的:观察偏侧咀嚼对大鼠髁突形态及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4周龄大鼠,造成偏侧咀嚼模型.8周后处死动物,取两侧髁突软骨和嚼肌,分别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髁突软骨的形态和嚼肌的超微结构.结果:偏侧咀嚼大鼠两侧髁突软骨增殖层、过渡层变薄,且非咀嚼侧重于咀嚼侧;咀嚼侧嚼肌肌膜不清,线粒体排列紊乱,非咀嚼侧线粒体肿胀,两侧嚼肌线粒体都出现空泡化.结论:偏侧咀嚼可以引起双侧髁突软骨细胞的损伤,并影响两侧嚼肌的代谢,使双侧嚼肌受到损伤.

    关键词: 偏侧咀嚼 髁突 嚼肌
  • 复发性右侧嚼肌、颞肌及颏舌骨肌痉挛附1例报告

    作者:丁红君;苏彤;左军;龙跃武

    张口受限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常见的原因是翼外肌痉挛.但因嚼肌痉挛引起的张口受限,特别是因咬牙合诱发,同时伴颏舌骨肌痉挛者非常罕见.我们在门诊曾接诊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男,16岁.右面部反复抽搐伴张口受限1年余.患者1年前突起右面部抽搐、僵硬,继而右颏下出现硬结,张口严重受限,持续3min后自行缓解.后反复发作,每次发作2~10次不等,每次持续约2~4min.用力咬牙合诱发,严重影响进食.不伴头昏、头痛、耳鸣、张口疼痛,视物模糊及伸舌偏斜.曾被诊断为炎症,并行抗炎治疗,无效.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佝偻病史,也无家族遗传史.体查:发作时,患者呈紧张面容,神清合作,甲状腺无肿大,肝、脾未触及.面部无潮红及色素沉着,右嚼肌区膨隆,嚼肌轮廓明显,质硬,右颞肌触之较硬,并有节律性的抽搐,右颏舌骨肌痉挛,呈硬结状似肿瘤,上述部位及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张口度为0.发作间歇期,患者颌面部左右对称,双侧嚼肌,颞肌及颏舌骨肌松弛无压痛,颞下颌关节区无开口弹响,张口度3.5cm,张口型"↓",咬牙合关系正常.脑部CT示各层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及异常强化灶.摄曲面体层片示双侧髁状突及关节窝对称,无明显病损,关节间隙正常.EMG示未见央神经电位及肌强直电位,运动单位时限和波幅在正常范围,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查E6A、ESR、LFT及WBC计数均示正常.诊断:复发性右侧嚼肌、颞肌及颏舌骨肌痉挛.治疗:2%Lidocaine+醋酸强的松龙行咀嚼神经封闭.注射后1h患者感局部稍轻松,次日痉挛缓解,发作次数减为2次/d.咬牙合时偶有诱发,可咀嚼进食.

  • 左嚼肌间隙恶性混合瘤1例报告

    作者:张治忠;刘怀勤

    混合瘤因其组织具有多形性,故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腮腺,可位于腮腺浅叶或深叶组织内,而位于嚼肌间隙者临床上十分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左嚼肌间隙恶性混合瘤 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 24岁。 4年前无意中发现面部左侧较右侧丰满,在他院诊断为嚼肌良性肥大,一直未作治疗, 1年来左下颌角部明显隆起,且感张口轻度受限,近 2个月来左下颌角迅速增大伴疼痛,故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混合瘤 嚼肌
  • 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咀嚼肌群肌电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冯航;黄妙琼;马凤禅;孙鹏

    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咀嚼肌群肌电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记录肌电生物矫治前大咬合位颞肌与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作为对照组,记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颞肌、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比率变化作为实验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值及其颞肌/嚼肌活动比率的变化,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在调节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的作用.结果 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加强颞肌的肌电活动值,颞肌肌电活动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效加强(P<0.05),颞肌嚼肌活动比率升高,从治疗前1.76±1.46,治疗后4.71±4.03,治疗后1d升至2.57±2.07,(t=4.86,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调节颞肌、嚼肌的肌电活动值,维持颞肌/嚼肌肌电活动比值的升高.

  •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功能矫形时咀嚼肌群的肌电活动变化

    作者:黄妙琼;冯航;周灿灿;戴颖仪

    目的 研究颞肌和嚼肌在不同颌骨的位置的肌电活动,探讨他们的不同活动比率与颌骨位置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青少年病人20例,年龄10~,14岁,ANB角>6°,性别不限,所有病人采用Forsus固定功能矫正与MBT直丝弓矫正联合应用,记录功能矫治前大咬合位颞肌与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活动比率作为对照组,功能矫正器戴入初期和半年后颞肌和嚼肌的肌电活动值及其比率变化作为实验组,分析功能治疗前后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值及其颞肌/嚼肌活动比率的变化,探讨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变化与颌骨位置的关系.结果 功能前移下颌后,颞肌和嚼肌的肌电活动明显减低,颞肌/嚼肌活动比率升高(P<0.05).结论 功能矫正器的戴入和激活与颞肌和嚼肌肌电活动减低有关,其活动比值的变化与颌骨位置有明显关系.

  • 嚼肌功能形态与垂直颅面结构的关系

    作者:肖丹娜;高辉;赵志河;赵美英

    面部生长是功能需要的结果,骨骼的形状及结构与其附着的肌肉活动密切相关,咀嚼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嚼肌形态、嚼肌方向、嚼肌肌功能活动与垂直颅面结构的关系及其生物力学原理等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