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中国青少年身高变化探讨招飞标准体格条件修改问题

    作者:李燕玉;杨庆钢;朱克顺;黄明;陈雪涛;郝英;肖晓光;王扬

    目的 探讨招飞身高标准修改的可行性. 方法 比较近20年来我国城乡男生身高变化、体格发育情况及符合目前招飞标准的青年学生在全国所占的百分位数,并分析不同飞行机种对飞行员身高和坐高的要求. 结果 20年来我国青少年身高普遍增长、整体发育提前;不同机种对飞行员身高坐高有不同的要求,新型飞行机种更放宽对坐高要求的标准. 结论 结合飞行机种对身高的要求,同时为扩大生源,将招飞体检标准的身高和坐高标准按照不同机种的要求适当放宽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招收驾驶大型机种、没有弹射装置的飞行学员,身高和坐高标准可不受限制;对于招收驾驶弹射救生的飞机机种的飞行学员,要严格限制坐高,坐高高度不能超过98 cm.

    关键词: 身高 坐高 招飞标准
  • 某院校347名男学员身高的日间变化分析

    作者:孙文军;孙科龙;王延坤;贺智;陈金源;赵文涛

    [目的]探讨身高的日间变化规律.[方法]依当日6:30、12:30和21:30,分早、中、晚3次,常规测量身高和坐高,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早、中、晚身高均值分别为(172.90±5.23)cm、(171.95±5.21)cm、(171.51±6.82)cm,差异显著(P=0.018、P<0.05);早晚相比,差异显著(P=0.014、P<0.05);早午相比,差异显著(P=0.016、P<0.05);午晚相比,差异不显著(P=0.974、P>0.5).早、中、晚坐高均值分别为(93.71±2.91)cm、(92.77±2.92)cm、(92.44±2.96)cm、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早晚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早午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01、P<0.001);午晚相比,差异不显著(P=0.407、P>0.1).[结论]身高在日间具有变化性,依早、中、晚呈下降趋势,下降均值为1.43 cm,其下降过程主要发生在上午,上午的下降均值为0.94 cm,占日间下降过程的74%.身高的日间下降过程中坐高下降因素占89%.身高的日间变化提示:精确、标准的身高测量,在中午进行为宜.

    关键词: 身高 坐高 日间变化
  • 天津市城区成年居民坐高身高指数的调查

    作者:景秀绒;赵砚中;侯伊玲;李玲梅;李国雄

    目的:探讨成年人坐高身高指数的规律.方法:按中国体育科学会体育研究会规定的方法,测量男性321名、女性324名成人的坐高和身高,每5周岁为一个年龄组,男女各10个年龄组.结果:坐高身高指数均值曲线在男性21~30岁、女性21~35岁年龄组呈递增趋势,提示成年人QD在此年龄组躯干仍存在生长的可能性;在男性56~70岁、女性61~70岁年龄组呈递减趋势,提示成年人在此年龄组脊柱在逐渐缩短.男女两性的指数曲线在30岁左右形成一个交叉点,在此交叉点前女性低于男性,交叉点之后男性低于女性.成人坐高身高指数均值显示男女两性均属躯干均衡型.结论:成年人坐高身高指数具有阶段性递增、递减规律.

  • 超声测量胎肾长径预测胎儿身长和坐高

    作者:刘美珍;程小飞;彭小宇

    应用B超通过对266例胎龄在19周~24周引产和正常分娩孕妇的胎肾长径观察发现胎肾长径与胎儿身长和坐高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超声 身长 坐高
  • 小儿高脂血症危险因素的临床抽样调查

    作者:韩薇;米杰;刘颖;杜军保

    目的通过临床抽样调查,探讨与小儿高脂血症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小儿高脂血症的早期检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等于2004年9月,调查并分析了962名北京市景山学校在校学生(5~19岁)的血脂浓度,其中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4项指标.采用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来反映身体肥胖程度,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指标与血脂浓度的关系.结果在962名学生中,共检出高脂血症患儿122例,总检出率为12.7%.高脂血症组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4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等4项指标与甘油三酯均呈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均呈高度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正常组与高脂血症组的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4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坐高、腰围、上臂围、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危险因素.

  • 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目的:制定孕26~45周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探讨初生儿宫内体格发育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问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测量方法按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孕26~28周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平均均值分别为1.23 kg、38.4、26.8、26.3、24.3 cm,孕37周时均值分别为2.93kg、49.2、33.2、32.9、32.2 cm,后者分别是前者的2.38倍、1.28倍、1.24倍、1.25倍、1.32倍,均值大值出现在孕41周分别为3.42 kg、51.0、34.3、34.1、33.4 cm.在孕28周至孕37周期间,平均每个孕周体重增长值为0.19 kg,平均每个孕周体重增长率为9%,是体重快速增长期;在孕38周至孕41周是体重发育缓慢增长期,平均每个孕周增长值为0.12 kg,孕周增长率平均为3.8%;结论:初生儿宫内体格发育与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孕周均值增长率越大,胎龄越大,孕周均值增长率越小;随着胎龄增加孕周均值不断增长,孕41周出现均值大值,之后均值的增长平缓,逐渐变为负增长.初生儿宫内发育均值存在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形成差异的孕期是:身长和头围均值从孕27周起、体重均值从孕29周起、坐高均值从孕34周起、胸围均值从孕35周起显示了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

  • 1986~2005年中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均值变化趋势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目的:探索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时间段增长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在孕28 ~ 30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坐高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 cm;在孕31~44周胎龄段,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高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增加0.5 cm,t检验,P<0.01、P<0.05占大多数.2005年深圳市不同性别不同胎龄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0、32、33、43周男低于女、孕31周男女均值相同外,其余的12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P<0.05占多数.结论:在孕31 ~44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男+女)坐高孕周均值比1986年中国15城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有显著的提高.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的时间段(1986 ~ 2005年)增长趋势规律.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 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及影响因素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目的:探讨初生儿体格发育影响因素及宫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段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测量方法为按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有影响的因素全面调查、归类分析该因素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妇及配偶的体型、体质、民族、籍贯、合并内科病以及产次、胎龄、胎次密切相关,关键是胎龄.体格发育均值随孕天(孕周)递增,均值高峰在孕41周;产次影响非常明显,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4~5产发育均值高.结论:初生儿体格发育关键是胎龄,体格发育均值随孕天递增,均值高峰在孕41周;产次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4~5产发育均值高.广西籍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低,其次是贵州籍、广东籍、深圳籍;东北三省和浙江籍、江苏籍体格发育均值水平高,籍贯因素是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直接的、显著的影响因素.

  • 胎儿形体发育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作者:李艺扬;付艳;孙健;田丽娜;丁言良;邓琳红;邓伟国

    目的:研究胎儿发育不同孕期的形体特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胎儿发育状况和指导孕妇科学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7例孕12~36周胎儿的体长、坐高、肢体长度、头颅径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和统计.结果:胎儿的体长和坐高在3个月胎龄时分别为10.5 cm和7.7 cm;到7月胎龄时身长达36.3 cm,坐高达26.1 cm,为一生中生长快的时期.从8月胎龄开始,胎儿的身长和坐高增幅下降.孕期全程,胎儿身长对胎龄的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2.75+5.31χ,R值为0.82,P<0.01;坐高的直线回归方程式为Y=-1.39+3.50χ,R值为0.77,P<0.01.上、下肢长度在3月胎龄时分别为3.1 cm,3.2cm.从4月胎龄始,下肢和足的生长速度加快,到9月胎龄时下肢长于上肢3.3 cm、足长于手1.4 cm;胎儿的上肢、下肢、手和足的发育随胎龄呈直线型增长.3月胎龄胎儿的BPD和枕额径分别为19.6 min和26 min;以后胎儿BPD和枕额径增长迅速,孕6月时达到57.9 mm和72.3 mm.BPD增加了38.3 mm,枕额径增加了46.3 min.6月胎龄后,BPD和枕额径增速放缓,9月胎龄时,BPD和枕额径分别仅增加了21.5 mm和25.1 mm.胎儿的BPD也与胎龄呈正相关关系.体重增加的快速期始于胎龄6个月,在3个孕月的时间内,胎儿体重增加了2倍,增长值达1 400 g之多.除3个月胎龄外,各月份的胎儿体重均高于15年前的胎儿.结论:目前胎儿形体生长发育长度指标与15年前没有明显差别.胎儿体重在妊娠6个月后生长明显加快;并高于15年前的胎儿,提示现今孕妇营养状况优于15年前.

    关键词: 胎儿 体长 坐高 体重
  • 不同胎龄初生儿坐高与身长比值关系研究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目的:研究孕26~44周初生儿坐高与身长比值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规律.方法:引用(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和<我国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现状>两篇文章的坐高、身长均值数据,研究比值规律.结果:孕28~44周坐高与身长的比率是67.0%~68.0%,(身长-坐高)/身长的比率是31.9%~33.5%,(身长-坐高)/坐高的比率是46.0%~49.0%;2005年深圳调查数据和1986年中国15城市调查数据呈现基本一致规律.结论:坐高、身长、(身长-坐高)三者之间的比值相当恒定,三者的均值呈现均衡增长的规律,三者的比值不受孕周大小和胎儿体格发育增长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初生儿 身长 坐高 孕周
  • 2005年深圳各类人口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研究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目的:为研究21世纪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制定2005年深圳地区初生儿体格发育衡量均值,并与其它城市比较.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直接观测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结果: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4 kg、50.7 cm、34.1 cm、33.9 cm、33.2 cm;女性为3.24 kg、50.3 cm、33.9 cm、33.6 cm、33.0 cm;男婴比女婴分别增加0.1 kg、0.4 cm、0.2 cm、0.3cm、0.2 cm,P<0.01.②2005年深圳户口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33 kg、50.6 cm、34.0cm、33.9 cm、33.2 cm;女性为3.25 kg、50.2 cm、33.9 cm、33.7 cm、33.0 cm.③2005年深圳籍贯正常足月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男性为3.25kg、50.4 cm、33.8 cm、33.8 cm、33.1cm;女性为3.23kg、50.2cm、33.8cm、33.5cm、33.0 cm.结论:①2005年深圳地区总平均足月初生儿男婴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 kg、0.3 cm、0.2 cm、-0.4 cm、0.5 cm,P<0.01;女婴均值比1995年九市城区增加0.04 kg、0.5 cm、0.4 cm、-0.3 cm、0.4 cm,P<0.01.②深圳暂住人口和深圳地区总平均的男女体格发育五项均值完全相同;深圳户口部分均值略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深圳籍贯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明显低于深圳地区总平均均值.

  • 2005年深圳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惠龙;黄小云

    目的:为研究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产次的关系,探索初生儿胎内体格发育的规律.方法:采用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按1975年中国0~7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初生儿体格发育进行调查,分析产次与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关系.结果:2005年深圳正常足月儿(男+女)总平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30±0.4)kg、(50.5±1.7)cm、(34.0±0.9)cm、(33.8±1.1)cm、(33.1±1.2)cm;正常足月第1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25±0.4)kg、(50.4±1.7)cm、(33.9±0.9)cm、(33.7±1.0)cm、(33.0±1.1)cm;正常足月第5产(男+女)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为(3.52±0.3)kg、(51.2±1.0)cm、(34.4±0.9)cm、(34.2±1.1)cm、(33.7±1.2)cm;正常足月第2产(男+女)、第3产(男+女)、第4产(男+女)、第5产(男+女)体重均值依次比第1产(男+女)增加了0.11 kg、0.07 kg、0.16 kg、0.27 kg;身长依次增加了0.3 cm、0.3 cm、0.5 cm、0.8 cm;坐高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4 cm、0.5 cm;头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3 cm、0.5 cm;胸围依次增加了0.2 cm、0.1 cm、0.2 cm、0.7 cm.结论:产次对正常足月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的影响非常明显,第1产初生儿发育均值低,发育均值随产次递增,第5产发育均值高.

  • 中国南北方汉族人身高、身体比例差异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咏兰;郑连斌;席焕久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与南方汉族人身高和身体比例的差异.方法:2009年~2013年在67个地区按照Martin等和《人体测量方法》规定的方法,测量了26 952例汉族成年人(乡村汉族16 501例,城市汉族10 451例)的身高等5项指标值,计算了身高下肢长指数等3项指标指数,比较了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身材高度和身体比例的差异.结果:北方汉族的身高、坐高、下肢全长均大于南方汉族.北方乡村汉族的身高下肢长指数、下身长坐高指数值也大于南方乡村汉族.北方城市汉族的身高下肢长指数也大干南方乡村汉族.结论:北方汉族下肢全长在身高中的比例超过了南方汉族,而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小于或接近南方汉族.在整个身材比例上,北方汉族下肢显得更长些,躯干显得更短些.

  • 2012年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分析

    作者:闵吉;周品娇

    目的 了解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方法 按《太仓市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工作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80名0~6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等5项指标测量,并与2005年9市城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太仓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生长速度下降趋势,除12月龄组外,各指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且已达到或接近2005年9市城区标准.结论 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高,评价标准运用适宜.

  • 山东省幼儿身体形态发育特点和规律

    作者:杨育林;魏霞;居建云

    3~6岁属幼儿期,亦称学前期,身体形态发育处于匀速生长阶段.多年来我省缺少对学前儿童系统生长发育状况检测,本文将汇总2000年幼儿身体形态发育状况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为今后开展有关研究奠定基础数据资料.

  • 脊髓下端位置的观测

    作者:黄世宁;吴荣敏;浦洪琴;庞祖荫

    目的观察成人脊髓下端的位置,以及根据坐高推算脊髓长度,确定脊髓下端的位置,为临床应用提供资料.方法在100具成人尸体上,打开第12胸椎至第3腰椎的椎管后壁,观察脊髓下端的位置.同时测量坐高、脊髓长、身长等指标.并由坐高推算脊髓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脊髓下端位置分布于第1腰椎上部至第3腰椎上部之间,多数位于第1腰椎与第2腰椎间的椎间盘.由坐高推算脊髓长的回归方程(男女合并)为Y=0.48X-0.28.结论脊髓下端的位置变化较大,但多数位于第1腰椎间盘.由坐高推算脊髓长的回归方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脊髓 坐高
  • 活体切齿至食管齿状线长度与坐高关系的研究

    作者:冯丹;王志强;程玉红;鲍卫华;周诗国

    目的分析坐高与切齿至齿状线长度关系,得到由坐高估计切齿至齿状线长度的近似公式,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23名(男162,女61人)来院进行胃镜检查的非食管疾病患者进行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由坐高估计切齿至齿状线长度的近似公式.结论所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由坐高估计切齿至齿状线长度的近似公式,预测效果好.

  • 绵阳市城区255名0~12月婴儿体格发育调查

    作者:余静;何晓芸;谢坚;刘亚琼;刘蓉;管利蓉;王文英;张毅

    目的:对绵阳市城区255名0~12月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为制订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儿保门诊资料,对255名受检婴儿出生时、出生后1、2、3、4、5、6、8、10、12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和坐高等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国内监测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绵阳市城区255名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与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标准无差异,但在1~4月龄时体重偏低;5月龄后的各监测时点平均体重与九市水平相当.255名男女婴儿平均出生身长与九市标准无差异,但其后的各月龄段身长的均数都低于九市标准.男女婴1~2月龄的平均坐高和女婴1~10月龄的平均头围低于九市标准.结论:绵阳市城区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发育较好,但1~12月龄身长发育偏慢.女婴1~10月龄头围发育较差.

  • 西安市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主要指标30年动态研究

    作者:相晓妹;张丽;杨武悦;臧宝彩;马国燕;魏皎洁;宋晖;石妙;南艳梅;刘继锋

    目的 研究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改进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西安市儿童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30年动态变化,并与全国儿童体格发育指标变化水平比较.结果 30年来西安市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增长明显,头围、胸围略有增加.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主要指标整体明显增长,增速大于全国平均增速.结论 30年来西安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在今后妇幼保健工作中,应继续关注儿童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数等指标,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 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指标调查

    作者:侯丽萍;苏喆;陈蔚;齐鸿涛;王立;周丽

    目的 通过调查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的体格匀称性指标,以协助体格匀称性的判断.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4所学校6~13岁儿童的体格匀称性.将男、女各分7个年龄组,由内分泌专科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坐高(顶臀长)、指距,计算其坐高/身高、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三项指标.结果 1)共调查3 212入,剔除451人,纳入2 761人(男1 400人、女1 361人,其中汉族2 670人,占96.7%,少数民族91人,共有18个少数民族);分性别各年龄组人数在67~333.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7±0.02)cm和(2.56土0.11)cm增高到(0.99±0.02)cm和(2.80±0.11)cm;女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6±0.02)cm和(2.57±0.09)cm增高到(0.99±0.02)cm和(2.76±0.10)cm,男女儿童的坐高/身高均从(0.55±0.01)cm减低到(0.52±0.01)cm.3)12~13岁组男童的坐高/身高的均数低于女童(P<0.01);11~12岁组及12~13岁组男童的(下肢长+指距)/坐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1);7~8岁、8~9岁及9~10岁组男童的指距/身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5).结论 体格匀称性的判断对矮身材病因鉴别很关键,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判断的参考.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