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背心式急救包的研制

    作者:喻锡成;衡向峰;沈俊良;李旭霞

    研制的背心式急救包采用背心式结构,能解放双手,适合舰艇狭窄环境使用.基本性能试验、人体工效学试验和部队适应性试验及试用结果表明,背心式急救包结构设计科学,内装药材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携行适体性好,可明显降低体能消耗,能满足舰艇伤员急救的需要.

    关键词: 急救装备 背心 舰艇
  • 乘员医药急救装备研制

    作者:万红;王延琦;姬丽静;考希宾;兀光波

    目的:研制乘员医药急救装备,用于乘员战伤的自救互救,以提供生命支持.方法:该装备包括战位急救包和整车急救包2个部分.战位急救包外形尺寸为130 mm×130 mm×45 mm,包内配备有卡式止血带、弹性绷带、止痛药剂和手电筒;整车急救包外形尺寸为380 mm×330 mm×140 mm,包内配备呼吸急救模块、止血包扎固定模块、急救药品模块和辅助器材模块.结果:该装备在急救物品配备和数量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弥补了以往乘员急救装备品种单一、救治能力弱的不足,使急救更为高效.结论:该急救装备可满足乘员战伤后自救互救的需要,对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保证装甲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 平战结合多功能输液箱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倪冬青;谢丽萍;陈莉

    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救治质量,是平时和战时医疗救护中的首要环节.介绍了一种可供平战结合使用的多功能输液箱,箱内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和输液用药,可完成常见的输液、抗休克、抽血、紧急吸痰、心肺复苏早期用药等急救.

  • 便携式急救箱(包)及其物品配备的发展状况

    作者:李加宁;程凌燕;张玲

    急救箱(包)是一种部队用于救治伤病员的制式卫生装备,是将战时自救互救的药品、器材组装配套,放在专门设计的包、箱内,主要用于平时巡诊和战时急救.本文就战时军用便携式急救箱(包)的种类、功能、材质、结构及物品配备(包括器械和药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急救装备无线供电模块的设计

    作者:胡红波;潘孝平

    目的:设计一种无线供电模块,解决急救装备的充电电池得不到有效维护保养的问题.方法:比较现有4种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劣,结合应用实际,基于电磁共振技术,采用HY0018元件为急救装备设计无线供电模块.结果:模块可采用直流、交流、车载等多种方式供电,设计输出电压为15 V,输出电流为600mA,输出功率为6W,无线传输距离为2~3 mm,大传输距离可达100 mm,供电效率高可达70%.结论:该无线充电模块的运用可以使急救装备始终处于供电充足的状态,提高了急救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电气安全,为急、危、重患者和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

    作者:闫润珍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院前急救标准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建设模式的非标准化、急救中心的隶属和建设的非标准化、急救电话的非标准化、院前急救和急救管理行为的非标准化、院前急救教育和规划的非标准化、院前急救装备以及急救信息统计的非标准化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院前急救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原则,以期能有效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 第三届医院急救与ICU装备管理论坛举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工程学会急救装备学科组于2013年9月24日召开第三届医院急救与ICU装备管理论坛。中华医学会、上海医学会、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学会,以及本市二、三级医院近百位医学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人士出席了会议。
      首先,由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工程学会急救装备学科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资产管理处张坚主任主持。中华医学会的刘冰教授介绍了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人民医院的张力方主任作“医院急救设备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张坚主任作“上海市级医院急诊与手术室标准配置的研究”报告。

  • 海军伤员生命体征支持监护系统的现状与构想

    作者:骆星九;张庆陵;曲志兵;罗琦琨;马捷;龚国川

    根据急救学理论,伤员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其受伤后的第一个"1小时",如果在受伤后的第一个"1小时"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支持,即伤员在现场救治后,根据情况给予供氧、输液,并对其呼吸、心电、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护,那么,伤员的死亡率就会大大降低[1].

  • 在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实践

    作者:李卓;谢雁春;轩安武;赵阳阳;于海龙

    目的 探讨在战争或灾难救治现场利用新型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对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救治的29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31.54±2.86)岁.29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同时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结果 29例患者均于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一般状况良好,手术时间为(86.55±16.15)min,术中失血量为(42.35±6.55)mL,术后患者下地时间为(1.20±0.61)d,无并发症出现,术后胸腰部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VAS评分、ODI评分及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s角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野战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有效安全,可应用于战争或灾难现场紧急救治.

  • 急救包内配备物品编码化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冯铁男;牛文鑫;王朝昕;姜成华

    急救是一项全民工作[1],“第一目击者”若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伤(患)者这有效的急救处理,伤(患)者的致死(残)率将大大降低[2-3].个人在经过一定的急救技能培训,配备必要的急救装备,在健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能成为实施急救行为的基本独立单元.急救装备是除技能培训、法律构建外,建立平战两用全民急救体系的基本要素.急救包由于其便于携带,是个人能够进行紧急救助的必要支持,但伤(患)者的情况多种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对急救包内的配置,如药品、器械、食物进行必要的优化,以期在小空间的限制下让急救包发挥大的作用.为达到其目的,本文对急救包内物品的功能进行编码实现以下目标:(1)快速对新人包内急救物品进行功能归类.(2)所有包内急救物品与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衔接.(3)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物品优化,开发出能够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型急救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