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放射性肺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表达

    作者:韩光;周云峰;王兆华;曹振;谢丛华;周福祥;张文杰

    目的 利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了解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放射性肺损伤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成年雌性C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表分作2组:①对照组(36只):不做任何处理;②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于照射后1、24和72 h及1、2、4、8、16和24周取照射组及相同鼠龄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分别用HE和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ICAM-1蛋白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蛋白表达,用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和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CAM-1 mRNA相对含量.结果 光镜下,照射组小鼠肺组织较对照组组织学改变和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ICAM-1和炎性反应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均相对较低,照射组的阳性细胞数较之明显增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照射组小鼠肺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照射组的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放射性肺损伤的过程中,ICAM-1是一重要的细胞因子,不仅介导早期炎性反应细胞的黏附和浸润,还参与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形成.

  • 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民;郭利平;周王怡;李晶;王婕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H/R)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BMEC,丹酚酸A预处理20 h后制作(H/R)/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EC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 mRNA的表达.以尼莫地平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丹酚酸A组ICAM-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酚酸A可降低H/R损伤条件下BMEC 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提示阻抑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清肝宁肺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IgE、IL-6、ICAM-1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葛资宇;童骄;朱文雄;曾逸笛;卢芳国

    目的:探究清肝宁肺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及辣椒素,复制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片组、清肝宁肺汤组、地塞米松片合清肝宁肺汤组(以下简称为中西医结合组),以引喘诱咳时2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中IL -6、IgE及ICAM -1的含量为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中IgE、IL -6、ICAM -1含量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清肝宁肺汤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上述指标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清肝宁肺汤通过降低机体IgE、IL -6、ICAM -1的含量发挥治疗CVA作用.

  • 三种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研究

    作者:靖颖霞;李湘民

    目的 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方法 致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从而判断复苏后的脑损伤情况.方法利用窒息、3 kg重物压迫胸部、夹闭心底血管丛三种方法制造雄性清洁级SD大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分别在复苏成功后3、6、12 h处死,取大脑皮层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各相应时间点的ICAM-1和VCAM-1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ICAM-1和VCA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kg重物组6 h和12 h脑组织ICAM-1和VCAM-1含量较3 h高(P<0.05),夹血管组6 h和12 h ICAM-1表达较3 h高(P<0.05).结论 三种不同方法所致的大鼠脑损伤的程度基本一致.三种模型均可用于今后的CPR后脑损伤的研究.

  • 高压电非热损伤后血清ICAM-1和VCAM-1的变化

    作者:毕波;王照艳;周丽萍

    目的 研究兔后肢高压电非热损伤后,血清ICAM-1和VCAM-1水平的变化与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的关系,为正确评估损伤程度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制作兔后肢高压电非热性组织损伤模型,分为轻、中、重度.伤后1 d、3 d、1周、2周、3周、4周和5周抽血采样,应用ELISA法对血清ICAM-1I和VCAM-1水平进行检测,健康兔血清作为对照,比较研究每一时相点的数值.结果 ICAM-1和VCAM-1水平伤后明显升高,并且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高压电非热性损伤后可导致血清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变化,并与高压电非热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