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吗啡依赖大鼠长期戒断后的觅药行为与伏膈核Fos表达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伏膈核各亚区(外壳区、核心区)的Fos白表达.方法: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停药2月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并检测伏膈核核心区和外壳区的Fos蛋白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组大鼠的位置偏爱效应明显强于盐水预处理组,在伏膈核核心区的Fo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位置偏爱行为与吗啡相关环境刺激引起伏膈核核心区的激活有关,预先慢性吗啡处理大鼠在吗啡诱导下对药物相关环境的偏爱强于预先盐水处理大鼠.
-
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出生后30 d(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出生后0~15 d(PD0~PD15)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在发育过程中,主树突、次级树突和末梢树突的数目不断增多,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结论出生后一段时期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差异非常显著,这一特征对理解伏膈核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
大鼠伏膈核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伏膈核(nucleus accumbens,NAC)是腹侧纹状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为边缘系统和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分界面,它在行为、动机、奖赏和毒品成瘾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这类疾病的发生与NAC等脑结构的发育紊乱密切相关.为探讨NAC的发育变化规律,本研究从形态学角度对出生后1个月内大鼠NAC进行研究.
-
大鼠伏膈核生后发育期形态学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