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26例非拔牙矫正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临床使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II类1分类非拔牙病例的疗效.方法 对26例年龄在11~16岁的骨性II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病例,采用推磨牙向后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26例牙性II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8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II类改正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具有代表意义的ANB角,由平均5. 2°±2.5°改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3.6°±6.0°.结论 临床应用磨牙推进器,推磨牙向后技术矫治安氏II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垂直曲加力法配合牙合垫治疗正锁牙合畸形30例临床观察
正锁牙合畸形是口腔正畸中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多见于下颌后牙锁结于上颌后牙的舌侧,仅有上颌舌侧与下颌牙颊侧点接触,此类错牙合直接影响咀嚼功能,有的引起颞颌关节紊乱,个别表现为面部偏斜,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我院自2003-2008年采用牙合垫配合垂直曲加力法治疗以下颌缩窄为主的正锁牙合共3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T4A矫治器治疗口呼吸所致安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口呼吸患者由于其异常的呼吸方式,使唇肌松弛、下颌和舌下降及下颌向后下旋转生长,导致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后牙弓狭窄,下颌则因张力而处于下垂的后退位形成下颌后缩[1],同时舌体也被牵引向下,从而影响颈部,使呼吸功能受阻.
-
Forsus 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
安氏Ⅱ类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是此类错牙合普遍的特征.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是矫正下颌后缩的有效方法和治疗关键.
-
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恒牙迟萌1例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基本面型特征为面中部凹陷,上颌发育不足,前牙反牙合,后牙近中关系等[1]。全口多个恒牙迟萌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1例骨性Ⅲ类错(牙合)并全口多个恒牙迟萌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史和临床检查:某男,11岁,主诉牙不齐,多个乳牙未替换来我科求治。无正畸治疗史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乳牙列时排列均正常,换牙后自觉牙列不齐,多个牙未替换,面型如“月牙”。临床检查:替牙列,牙列式:54、53、12、11、21、22、63、64、74、32、31、41、42、83、84。12、11、42反(牙合)。正中(牙合)磨牙区牙龈有接触。11、21间隙约4mm,上中线小偏,下中线左偏1mm,面部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凹面型,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颞下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54、53、63、64、74、83、84牙根尚未吸收,15龈方有一多生牙,35(牙合)方有一多生牙,25,45远中各有一多生牙,35、45牙根发育不全,双侧髁突基本对称无明显改变。X线头影测量值:SNA 74.2°,SNB76.1°,ANB-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