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刘海;赵维群;洪怡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重叠病毒感染率更高(29.4%),肝损害药物应用率更高(33.1%),抗病毒药物应用率更低(11.3%),饮酒史更高(25.6%),细菌感染率更高(19.4%),外科手术率更高(5.6%),情绪紧张及劳累率更高(17.5%),HBVDNA水平更高(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饮酒、重叠病毒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PCR-HBVDNA高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高危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作者:白洁;王晓霞

    目的:探讨患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的患者体内辅助性 T 细胞1/2(Th1/Th2)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探讨其含量变化在 ACHBLF 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5例患有ACHBLF 以及18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的血清,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以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且分析 ACHBLF 患者血清内 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以及 CHB 组外周血循环中的 IFNγ、IL4、TNFα以及 IL6较 ACHBLF 显著降低(P =0.016、0.020、0.017、0.018)。IL2和 IL10在健康组和 CHB 组中的含量与ACHBLF 患者中的含量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HBLF 患者血清中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的含量与 IFNγ、IL4、IL6以及 TNFα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5)。结论可能ACHBLF 患者病情发展与血清中的细胞因子 IL6、IFNγ、IL 4以及 TNFα有一定的相关性,没有发现肝功能与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CBA 可以应用于对各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作者:孙蓓蓓;管世鹤;杨凯;王爱华;潘颖;张浩

    目的 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入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新型预测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数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预测模型在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124例HBV-ACLF患者中,28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22.6%;Logistic回归方程多变量筛选出直接胆红素(DBIL)与凝血酶原时间(PT-S)是影响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新型预测模型与MELD分数呈正相关性(r=0.629,P<0.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新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966,明显高于MELD评分的AUC(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IL与PT-S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包含DBIL与PT-S的新型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乙肝肝衰竭的研究

    作者:王君萍;周兰;胡金燕

    目的 观察评价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ACLF)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71例HB-ACL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2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A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B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8周,观察A组、观察B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P<0.05)、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比较,观察A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P<0.05),PTA升高(P<0.05).治疗8周,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90%(18/20)、87.5%(21/25)、7.6%(2/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5%(15/20)、72%(18/25)、57%(15/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5%(13/20)、60%(15/25)、46%(12/26).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HB-ACLF,能够使肝功能得到改善,抑制HBV复制,且可提高生存率.

  • IL-33和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研究

    作者:王红霞;彭粉花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ST‐2蛋白(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2例ACHBLF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45例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IL‐33和S T 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分别采用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溴甲酚绿法对3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清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在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中血清IL‐33和ST2分别与ALT、AST 和ALB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ALB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显著负相关;研究B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HBLF患者血清IL‐33和ST2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加重炎性反应和肝损伤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