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管胃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晓明;李学兆;石锋

    目的 观察胃管状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9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食管癌病例,其中行管胃重建消化道122例,传统全胃重建消化道238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管胃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全胃组(对照组)为4.20%;管胃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27%,全胃组为9.66%;管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5.74%,全胃组为15.97%;管胃组胸胃综合征发生率为0,全胃组为5.04%;管胃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1.64%,全胃组为7.56%.管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管胃和全胃重建食管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彭林;韩泳涛;谢天鹏;方强;李强;肖文光;陈利华

    目的:探讨管胃和全胃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重建食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随机分组采用管胃和全胃各120例重建食管行食管癌切除术,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经上腹右胸后外切口径路(Ivor Lewis),胸上段癌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径路.从胃底沿胃小弯至胃窦部距大弯侧4~5cm用切割缝合器缝合切除贲门和胃小弯后制作成管胃,术中测量全胃和管胃的长度.,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胃液引流量、胸液引流量;观察肺炎、吻合口狭窄、胃痿、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观察进食后的饱胀感和每天的食量,多普勒超声测定胃排空时间.结果:管胃组胃平均延长5~7cm,手术时间、出血和输血未增加,吻合口瘘无明显增加,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比全胃组明显减少,彩色多普勒测定的结果表明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未出现胃潴留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的食量,管胃组0.8kg,全胃组0.6kg,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全胃组气紧.结论:管胃重建食管癌切除术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未增加吻合口瘘,管胃比全胃通过率快,每天的进食量增加,减少了胸胃综合征和反流,进食后早期管胃组消化道舒适.无胸闷气紧;可以切除胃小弯淋巴组织,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管胃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全胃组少,特别是胃排空障碍和反流发生率比全胃移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窄形管胃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沙夕林;孙启超;李昌炎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术中裁剪管胃形状的相关性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389例患者,其中17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回顾性分析术中裁剪管胃的宽窄以及患者临床资料中各因素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术中采用窄形管胃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宽形管胃的患者,且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肿瘤部位、吻合部位显著相关,上段食管癌、颈部吻合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对应的中下段食管癌、胸部吻合患者(P<0.01).结论 窄形管胃可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肿瘤部位、吻合部位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因素.

  • 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志渝;何东权;殷君太;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武韬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管胃组及对照组,管胃组243例,对照组231例.管胃组采用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由食管裂孔经后纵隔沿食管床及主动脉弓后送至右胸膜顶或者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吻合采用粘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则采用全胃由同样途径在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胃断端分层吻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管胃组吻合瘘发生率为0.8%,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5.1%,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狭窄发生率13.8%,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6.4%,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微创手术及管状胃对食管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焕文;杜铭

    目的::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通过收集食管癌患者术后各种临床指标,及问卷调查,以期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择224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A组(开放+管状胃)52例,B组(开放+全胃)52例,C组(微创+管状胃)60例,D组(微创+全胃组)60例。术后收集临床指标。根据QLQ.c30量表及QLQ-OES24食管癌专用量表,制定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于术后第3周,6、12个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各组间年龄、术前肺功能、术前进食状态、食管癌分段、肿瘤分期、术后病理类型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优于A、B组(P<0.05)。术后第3周C、D两组生活质量均优于A、B组(P<0.05)。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是,C、D两组生活质量均优于A、B组(P<0.05),其中A组生活质量优于B组(P<0.05),C组生活质量高于D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进一步改善,AC组生活质量优于BD组(P<0.05),AC组和BD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3周,6个月),微创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管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加。

  • 采用管状胃经食管床行食管胃胸膜顶器械吻合78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刚;丛伟;陈凡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管胃经食管床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器械胸膜顶吻合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管胃经食管床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器械胸膜项吻合78例患者均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第6肋间进胸,采用管胃经食管床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器械胸膜顶吻合.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乳糜胸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结论 采用左侧开胸一切口术式与经腹、右胸、颈三切口相比手术安全、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 食管癌围术期管胃的胃电图变化特征

    作者:袁杨;曹伯雄;夏艳;方强;肖波;邱宇;任光国

    目的 探讨食管癌围术期管胃胃电图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3-11月初次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经同一小组医师行Ivor-Lewis手术方式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在术前1d,术后第3、7、11、30天测量其餐前及餐后胃电图,以术前1d胃电图作自身对照.分析胃电图的主频、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等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术前与术后、餐前与餐后胃电图参数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LSD法或秩和检验.结果 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9 ~ 75岁,平均年龄62岁.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参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2.83 ±0.13和3.01±0.17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66 ±0.10和2.82±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参数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285.62,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0.133 ±0.031和0.045 ±0.019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0.150±0.043和0.115±0.010,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主频不稳定系数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低,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16.51,P<0.05).患者餐前、餐后主功率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5±15)μV和(149±23) μV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74±9) μV和(98±10) μV,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主功率均明显降低,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回升的趋势(F=48.45,P<0.05),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 =7.39,P<0.05).患者餐后/餐前功率比由术前3.00±0.3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2.52±0.2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后/餐前功率比均明显下降,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F=26.66,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81%±6%和94%±5%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57%±5%和7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均明显降低,餐后较餐前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回升的趋势(F =49.36,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24,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一致,由术前17%±7%和4%±4%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32%±4%和21%±4%,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均明显升高,餐前较餐后高,随术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F=46.54,P<0.05);而时间与进餐具有交互作用(F=18.12,P<0.05).患者餐前、餐后的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由术前1.55% (1.04%,2.21%)和1.95% (1.74%,4.22%)变化至术后第30天的8.97% (5.76%,12.02%)和12.41%(8.04%,16.85%),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餐后较餐前高;餐前、餐后的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术前和术后第3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1.47,13.28,P<0.05),而第7、11、3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0.31,0.03,P>0.05);而时间与进餐没有交互作用(F=0.85,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管胃在进餐前、餐后仍然保留胃的基本电活动特征.术后管胃的主频参数、主频不稳定系数、主功率、餐后/餐前功率比、正常慢波百分比、胃动过缓节律百分比以及胃动过速节律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管胃的上述各参数在围术期内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