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非洲锥虫病(睡病)的诊疗措施

    目的:探讨非洲锥虫病(睡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结论非洲锥虫病(睡病)分早期治疗与晚期治疗,早期使用苏拉明钠与戊烷脒,前者为治疗锥虫病推荐药物,但不适于肾病患者,。晚期治疗使用硫砷密胺,临床用药必须严格遵守服药规则,确保用药安全。

  • 1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婷婷

    非洲锥虫病,也可称为非洲睡眠病,是由布氏锥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即为布氏锥虫,其又分为罗德西亚锥虫和冈比亚锥虫两类。传染源是病人、带虫者及其他保虫动物。由带虫的舌蝇(采采蝇)为传播媒介,通过叮咬传播。临床表现分为潜伏期、临床期。临床期又分为锥虫侵入期、锥虫血症期和中枢受累期[1]。具体表现为明显的消瘦、乏力,不规则的发热或间歇热,被叮咬部位出现下疳,淋巴结肿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出现头痛、嗜睡等,以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2]。诊断依据是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病原学的阳性指标来确诊。

  • 纳米抗体应用于感染疾病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志明

    纳米抗体独特的分子特性使其适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许多不同领域.抗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以及毒素中和等应用领域的纳米抗体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研发中的纳米抗体不仅以病原体表面抗原为靶点,调动宿主免疫系统的补体固定和调理吞噬杀伤来清除病原体,而且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显著降低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作用,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抗体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抗感染纳米抗体的探索及尝试.临床试验中的2个抗病毒纳米抗体均处于试验后期阶段,相关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不断的研究和推进或将使纳米抗体在未来的感染疾病应用中占据一席之地.

  • 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林耀莹;张山鹰;谢汉国;欧阳榕;陈朱云;刘庆生

    目的 对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进行实验室诊断. 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吉氏染色法镜检患者的血样和脑脊液样品.提取患者血样中布氏锥虫基因组DNA,以布氏锥虫表达位点相关基因(ESAG)、冈比亚锥虫特异性糖蛋白(TgsGP)和罗得西锥虫血清抗性相关(SRA)基因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 结果 患者,女,41岁,福建福州人,在坦桑尼亚赛伦盖蒂国家公园观看动物期间(2018/07/28-29),右后脚跟被不明昆虫叮咬,8月6日回国.8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症状,于福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感染性发热.经头孢地尼(抗感染)和散利痛(退热)治疗后,未见好转.患者于8月9日转诊到福州市另一大型三甲医院,经头孢唑肟(抗感染),达菲(抗病毒),沐舒坦、十位龙胆花(化痰),天兴、复方二氯醋酸异丙胺(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体温仍控制不佳,肝酶进行性升高.8月14日,患者将医院采集的血样和脑脊液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疟原虫.吉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全血样本中未见疟原虫,但可见疑似布氏锥虫的锥鞭毛体.脑脊液中未检出锥虫.对患者血样作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结果显示,布氏锥虫ESAG属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0 bp,冈比亚锥虫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罗得西锥虫特异性SRA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6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ASG的扩增序列与AY682003.1同源性为95%,SRA基因的扩增序列与AJ345058.1同源性为99%.患者确诊为罗得西锥虫感染后,分别于第1、3、7、14、21天静脉注射20 mg/kg苏拉明(由WHO提供),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1 g.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基本恢复,出院后按医嘱定期至医院复查,均未检出锥虫. 结论 该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分析,确诊为输入性罗得西锥虫感染.

  • 罕见传染病输入我国的国境卫生检疫分析

    作者:杨志俊;陈琳;王静

    本文概述了输入我国的3例非洲锥虫病(HAT)公共卫生要素以及临床救治基本情况,认为基于被忽视的热带病(NTDs)病程进展中不能“被忽视的”旅行史信息、生物学标本、国际合作、应急救治小组、进口药物审批等流行病学特征,输入性HAT患者得到妥善救治,恢复了健康.本文特别指出HAT作为输入性罕见传染病(IRID)防控关注不能罕见,必须厚植检疫思维反复强化,强化公共卫生风险技术支撑,拓展《国际卫生条例(2005)》 (IHR)口岸沟通协调核心能力,搭建国际合作桥梁载体,努力实现HAT可防、可控、可治.

  •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徐晶晶;陈念;金柯;高静杰;刁玲玲;翁亚丽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岁。自2010年7月开始,先后4次至非洲加蓬共和国,主要从事运输船上的水手工作,经常出入热带丛林和河谷地带,自述有蚊、蝇叮咬史。患者2012年10月开始出现发热伴全身皮肤瘙痒,高体温38℃;2014年1月出现双下肢无力,双脚感觉异常,双眼视物模糊;2014年7月发现腋下、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及体重下降。后于外周血涂片、淋巴结活检查见锥虫;快速免疫诊断试条(RDT)外周血检测为布氏冈比亚锥虫IgM、IgG抗体阳性;脑脊液常规示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生化示蛋白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含量减少;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量增高。

  • 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林耀莹;张山鹰;谢汉国;欧阳榕;陈朱云;刘庆生

    目的 对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进行实验室诊断. 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吉氏染色法镜检患者的血样和脑脊液样品.提取患者血样中布氏锥虫基因组DNA,以布氏锥虫表达位点相关基因(ESAG)、冈比亚锥虫特异性糖蛋白(强GP)和罗得西锥虫血清抗性相关(SRA)基因为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 结果 患者,女,41岁,福建福州人,在坦桑尼亚赛伦盖蒂国家公园观看动物期间(2018/07/28-29),右后脚跟被不明昆虫叮咬,8月6日回国.8月8日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症状,于福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感染性发热.经头孢地尼(抗感染)和散利痛(退热)治疗后,未见好转.患者于8月9日转诊到福州市另一大型三甲医院,经头孢唑肟(抗感染),达菲(抗病毒),沐舒坦、十位龙胆花(化痰),天兴、复方二氯醋酸异丙胺(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体温仍控制不佳,肝酶进行性升高.8月14日,患者将医院采集的血样和脑脊液送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疟原虫.吉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全血样本中未见疟原虫,但可见疑似布氏锥虫的锥鞭毛体.脑脊液中未检出锥虫.对患者血样作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检测,PCR结果显示,布氏锥虫ESAG属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0 bp,冈比亚锥虫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条带,罗得西锥虫特异性SRA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66 bp.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ASG的扩增序列与AY682003.1同源性为95%,SRA基因的扩增序列与AJ345058.1同源性为99%.患者确诊为罗得西锥虫感染后,分别于第1、3、7、14、21天静脉注射20 mg/kg苏拉明(由WHO提供),每次注射剂量不超过1g.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基本恢复,出院后按医嘱定期至医院复查,均未检出锥虫. 结论 该病例经实验室诊断分析,确诊为输入性罗得西锥虫感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