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奥司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肛管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胡琦;戴洛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肛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行肛瘘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常规止血,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从术后1 d祛腐生肌软膏、凡士林软膏换药,每次2~3 g,每日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片,每次1片(0.5 g),每日2次,连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控便能力、排便时肛门疼痛指数;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长收缩时间、直肠静息压、肛管的静息压。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1/47)比90.3%(37/47),P<0.05];两组术后1、3、5、7 d创面水肿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联合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1.6±3.9) d比(27.3±6.5) d、(11.8±4.8) d比(14.7±3.3) d],术后肛门控便能力得分、肛门疼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8±0.04)分比(0.31±0.07)分、(6.4±1.5)分比(8.1±2.3)分](P<0.01)。治疗后7 d 联合组后直肠静息压、肛管的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2.9±0.3) mmHg (1 mmHg =0.133 kPa )比(2.1±0.2) mmHg、(14.9±0.8) mmHg 比(13.2±0.7) mmHg](P<0.01)。结论地奥司明能够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降低肛缘水肿,改善肛管动力学,提高术后控便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肛门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春泽;郑欣怡;宇永军;顾程;张颖;张伟华

    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前后及正常值的三维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法(3D HR-ARM)中各项测量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行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并行保肛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手术前后分别进行3D HR-ARM检查,获取肛管动力学指标和直肠容量及感觉指标,分别与正常值做单样本t检验以及术前、术后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癌患者术前肛门大静息压[(84.35±29.41)mmHg]、肛门大收缩压[(205.89±77.01)mmHg]均较正常值[(69.1±1.6)mmHg、(183.3±5.5)mmHg]增大,处于痉挛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初始排便阈值[(76.56±27.50)mL]、大耐受阈值[(123.56±34.53)mL]较正常值[(98.4±3.1)mL、(150.5±3.1)mL]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直肠感觉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正常范围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内外括约肌均可恢复到正常的收缩功能,但与正常值水平相比仍稍低.结论: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术后部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但部分神经功能降低,术中应尽量避免造成肛直周围神经丛损伤.

  • 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对慢性肛裂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敬东;曾伊利

    目的 分析肛门括约肌侧位切除术对慢性肛裂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肛裂患者采取肛裂切除术(对照组,n=31)或肛门侧位切断术(观察组,n=33)治疗,观察不同手术对患者肛管、肛肠功能,疼痛评估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术后两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估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门侧位切断术进行治疗,有效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改善肛肠动力学及肛管动力学,从而促进肛肠功能恢复,临床可进一步运用.

  • 百多邦联合康复新液对低位肛瘘术后患者创面及肛门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甘国光

    目的 研究百多邦联合康复新液对低位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80,予百多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及对照组(n=80,采用常规凡士林纱条换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疗效、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情况及肛门功能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面积缩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创面分泌物及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两组ALCT、AMCP、RRP及A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治疗至切口愈合时,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和对照组ALCT、AM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RRP显著降低(均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ARP显著降低(均P<0.05),研究组RRP及A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百多邦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单纯低位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及保护肛门功能.

  • 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直肠感觉功能及肛管动力学变化

    作者:鲍聚喜;张光鑫;张孝通;杨凤霞

    目的:通过研究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直肠感觉功能及肛管动力学变化,了解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肛管直肠动力学特征,以期研究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发病机理,确定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ZJ-D3直肠压力测定仪、生物刺激反馈仪,对36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与28例健康对照者分组进行直肠一肛管的压力变化测定及表面肌电状态评估,测定直肠一肛管的压力变化及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直肠的顺应性和表面肌电基线并比较其差别.结果:直肠肛门的收缩压、肛门内外扩约肌的净减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而直肠肛管的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直肠的屏障压、直肠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直肠的顺应性及前基线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1).结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及盆底肌肉动作不协调是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