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包名实辨析--中医脏象理论中的心包即冠状动脉之假说
心包,是中医脏象理论中颇有争议的一脏,仅别名就有三个:膻中、心包络、心主,其含义更是说法众多.<难经>谓:"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杨上善称"心外有脂,包裹其心,曰心包";滑寿认为"其浸脂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温病学中将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昏迷称为"热入心包",将痰火引起的精神狂躁错乱称为"痰浊蒙蔽心包",此处心包为神明之心(即脑).而今人对心包的认识同样是纷纭不一,有人认为是现代解剖学中的心包[1],也有人认为是脑膜[2],笔者通过对有关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心包很有可能就是指今之冠状动脉.现试辨析如下:
-
中医脏象理论特色与发展探讨
分析中医脏象理论的现状,强调要重视中医脏象理论体系的特色,中医脏象理论的发展要以特色为先决条件,并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予以具体分析.
-
肺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肺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肺癌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并参照《中医内科学》对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进行判定.分别统计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分布、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可判断其病灶转移方向,同时,根据肺癌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可判断其中医临床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