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 PFO)与隐源性卒中之间的临床关系,为 PFO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排标准的15例隐源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化验、颈部血管超声、主动脉弓超声、下肢静脉彩超、24小时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TCD发泡试验( c-TCD),整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6~76岁,平均(49.73±15.19)岁;所有患者均做头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其中累及单侧颈内动脉系统6例,双侧颈内动脉系统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同时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入院后完善TCD发泡试验证实阳性患者13例,阴性者2例,TEE检查证实15例患者均合并有PFO;15例患者中仅有4例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尚不能明确其与卒中发生的先后关系,其他患者未检测出可疑栓子来源;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后,均未做介入治疗。结论 PFO在隐源性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常规检查很难发现引起反常栓塞的栓子来源;TCD发泡试验可初步筛查PFO,而TEE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将两者有效结合能够大大提高PFO的检出率;PFO的治疗除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外,尚需结合心外科会诊意见指导是否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
TCD发泡试验对不明原因青年卒中病人病因检出的意义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青年卒中病因筛查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明原因青年卒中病人42例,通过经食管超声检查(TEE)与TCD发泡试验进行病因筛查,评估TCD发泡试验在不明原因卒中病人病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不明原因青年卒中病人TCD发泡试验检出阳性率为38.1%,TEE检出阳性率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的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明原因青年卒中病人开展TCD发泡试验有利于病因评估,根据其阳性率表现可明确发现卵圆孔未闭等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不明原因青年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经食管超声检查 病因筛查 临床诊断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筛查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在偏头痛患者中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的可行性,旨在为筛查PFO、偏头痛诊疗等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头颅CT或MRI检查,TTTE检查阴性者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对检出的PFO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评价c-TCD诊断PF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先兆偏头痛(MA)、非先兆偏头痛(MO)患者PFO的检出情况.对行封堵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偏头痛有无缓解或疼痛情况,并行c-TCD、TTE及头部CT等检查.结果 110例偏头痛患者中检出PFO患者43例,检出率为39.1%,c-TCD诊断PFO的特异度为100.0%、灵敏度为95.4%.MA、MO患者中,PFO检出率为47.0%、27.3%(x2 =4.30,P<0.05).27例(MA 18例,MO 9例)患者接受了介入封堵治疗,均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19例偏头痛症状消失,8例缓解,头部CT未见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c-TCD在筛查偏头痛合并PFO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CD诊断PFO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具有无创、方便、安全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对于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封堵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消除或缓解偏头痛症状.
关键词: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诊断 -
伴右向左分流的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特点
目的 探讨伴有右向左分流的隐源性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入住我科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善全面检查,按TOAST分型,比较伴有右向左分流的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收集与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53例及房颤所致脑栓塞53例,两组在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比较无差异,均以前循环病灶多见,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区域多见,表现为单个≥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通常显示前循环、单个、皮质/皮质下、≥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多为单发大病灶或融合及多个病灶.
关键词: 脑卒中 右向左分流 房颤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
隐源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隐源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51例隐源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51例患者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为21~84岁,平均年龄为(53.92±14.83)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示46例患者有新发梗死灶,包括单发梗死灶20例(43.5%)、多发梗死灶26例(56.5%);26例多发梗死灶患者中15例(57.7%)仅累及1个动脉供血区,11例(42.3%)累及2个及2个以上动脉供血区(双侧前循环4例、前后循环7例).37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发现3 1例(83.8%)可见空气微泡栓子信号,其中4例空气微泡栓子信号呈雨状或帘状.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49例(98.0%)合并PFO.9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8例患者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12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1 3例行PFO封堵术+单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随访单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再发缺血性脑卒中1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再发缺血性脑卒中2例,PFO封堵术患者无再发脑卒中事件.结论 隐源性脑卒中合并PFO梗死灶可累及1个或多个动脉供血区;cTCD和TEE检查诊断PFO阳性率高;选择性抗栓或PFO封堵术治疗患者脑卒中再发风险低.
关键词: 隐源性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隐源性卒中和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隐源性卒中和卵圆孔未闭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和46例非卒中患者的常规化验检查、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TCD发泡试验(c-TCD)等临床资料.结果隐源性卒中组卵圆孔未闭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卵圆孔未闭是隐源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隐源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高发,是隐源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卒中患者诊治,需结合心外科会诊意见指导是否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隐源性 卵圆孔未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与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中青年隐源性卒中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发泡试验与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中青年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的价值.方法 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15-08 ~ 2017-08依据TOAST分型诊断鉴别为隐源性卒中患者1 10例,年龄18 ~ 60岁,对比患者TCD发泡试验、TTE结果阳性率及患者一般资料特征、卒中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结果 TCD发泡试验卵圆孔未闭(PFO)的阳性检出率(44.5%)与TTE的阳性检出率(31.8%)差异明显;随PFO程度加重两种方法检出率均逐渐增高.TCD发泡试验阴性者年龄与阳性者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与高胆固醇及吸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并无明显的传统致脑卒中疾病危险原因;TCD发泡试验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梗死病灶血管分布无明显差异,阳性患者梗死病灶多发于皮层或皮层下区域,而阴性患者则多发于深部灰质区域.结论 TCD发泡试验能够较好检测出PFO导致的中青年隐源性卒中,阳性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区域,对卒中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中青年 -
日常活动致未闭卵圆孔开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使右心房压力升高的日常活动(如腹带过紧、叹气、负重)与卵圆孔未闭(PFO)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2015年间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腹带组(41例)、叹气组(41例)、举重组(40例),分别进行腹带过紧、叹气、负重情况下TCD发泡试验.分别记录上述3种情况下的右向左分流的情况,并与常规TCD发泡试验时右向左分流的情况比较.结果 ①将叹气组与腹带组或举重组的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7.40,P<0.01);将腹带组与举重组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4,P>0.05).3组阳性率的比较为叹气组>腹带组>举重组.②将3组间的静息、Valsalva动作与叹气时右向左分流两两进行比较.其中叹气组中,叹气时的分流量较静息时明显增加,分流量大小的比较为Valsalva动作时>叹气时>静息时.结论 使右心房压力升高的日常活动(如腹带过紧、叹气、负重过紧),均可引起右向左分流量的增加,其中以叹气时阳性率高,为研究PFO与不明原因卒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右心房压力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