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MRI的人体指骨间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贺昆;张永红;牛金亮;田有勇;许钰;庄水龙

    目的 利用人指骨间关节的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建立正常人指骨间关节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对指骨间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利用MRI对健康男性左手扫描,分别得到横切面与纵切面的层厚为1.5mm的不间断连续横断位与矢状位MRI图像.将图像导出并刻录存盘为DICOM格式文件.并利用Mimics 10.0软件,建立基于MRI图像数据的指骨间关节三维模型.然后使用Geomxgic Studio 8软件对模型进一步处理,包括光顺与打磨,存成IGES格式的三维几何模型.后将模型导入ANSYS11.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和力学分析.结果 本文基于医学图像建立了与解剖结构非常接近的手指骨间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指骨间关节的受力情况,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指骨间关节的研究奠定基础.结论 ①根据MRl图像数据建立的三维模型,比CT扫描数据建立的模型更接近于真实解剖结构;②根据MRI图像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静力模型,能很好地分析指骨间关节的应力情况;③为进一步进行指骨间关节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方法 与平台.

  •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作用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方锡池;庄永青;常丽鹏;汤银魁;姜浩力;熊洪涛;付强

    目的 为解决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出现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寻找解决办法.方法 在15具尸体手标本上,使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测量拇指指骨间关节在拇短展肌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的自然屈曲角度;同时,通过外力作用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分别屈曲处于45°及60°时,分析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结果 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拇短展肌在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拇指指骨间关节自然屈曲角度分别为(13.30±2.13)°及(24.03±1.25)°;同时,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45°时,所用外力分别约(0.50±0.08)N及(0.22±0.07)N,而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60°时,所用外力分别约(1.48±0.09)N及(1.15±0.04)N.结论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主要起背伸作用,因此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时,应同时重建拇短展肌功能,才有可能纠正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出现的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

  • 近指骨间关节背侧伸指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显微手术修复

    作者:宋会江;李豫明;金宏

    目的 探讨一次性修复手指近指骨间关节背侧皮肤和伸指肌腱同时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以第二、四掌背动脉为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同时带示指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修复示、中指和环、小指近指骨间关节处的背侧皮肤、伸指肌腱的缺损共15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评价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达80%.效果满意. 结论 应用带有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近指骨间关节背侧皮肤并伸指肌腱缺损,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外固定器结合软组织移植治疗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杨润功;张伟佳;郑晓勇;侯树勋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器结合一期软组织移植治疗开放性指骨间关节周围骨折脱位的优缺点.方法 对开放性手部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12例(13指),采用微型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固定固定骨折,修复损伤的韧带和掌板,修复或桥接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所有指体全部存活,皮瓣顺利成活,外固定架平均固定37 d,骨折均愈合.手指感觉恢复达S3+~S4;关节活动度:近指骨间关节活动范围25°~90°;远指骨问关节活动范围5°~20°.结论 微型外固定器结合一期软组织移植治疗开放性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利于保持骨折和关节位置,利于软组织损伤修复,是治疗复杂手外伤的可靠方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