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门诊药房退药问题的探讨
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
-
西药药房退药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近些年来,“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施医疗改革服务大众的同时,医疗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药退药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医院西药退药情况的分析与研究,了解退药原因,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
我院门诊中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干预
目的:分析门诊中药房退药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 2011年1 2月门诊中药房312例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禁忌症用药、病情发展或改变等.结论:为了加强退药管理,减少我院退药现象的发生应制定《退药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退药流程,加强处方点评工作,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用药宣传教育,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职业道德.
-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及改进方法
目的:分析我院院住院患者退药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利用中心药房冲帐单及退药系统对病区药房2009-2010年科室退药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退药事件400例,主要退药原固有节假日出院、医嘱变更等.结论:对建立规章制度与落实提高医师、护师与药师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加以重视是减少我院退药的有效方法.
-
住院药房5962例退药申请单原因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药房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药房5 962例退药申请单,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种类、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 总退药比例为10.55%,退药量大的科室为儿科,所占比例也大,为17.15%,存在退药的药品比例大的是抗菌药物,主要退药原因有出院、变更医嘱、处方错误等.结论 强化医生合理用药意识,加强药品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有效控制退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3484份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的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退药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共收到输液处方176 587份,其中退药13 484份,占输液处方总量的7.64%.退药原因主要有患者病情变化,出院,更改医嘱,医嘱停用,患者转科、转院、死亡等.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责任心,重视医患沟通,可减少退药的发生.
-
医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医院门诊西药房2004年9月-2007年12月的患者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退药的原因主要为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等.退药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结论 退药现象不可避免,但有很多情况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医务人员用药的合理性而避免.
-
门急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急诊患者的退药情况.方法 选取门急诊药房2007年1-12月退药记录16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退药的原因以不良反应为主,共116例,占69.5%,退药种类以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为88例(52.7%)和29例(17.4%).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降低退药率.
-
我院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减少退药,提出对策,提高住院药房管理水平。方法对住院药房2012年1月~6月的退药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退药较多的科室是神经内科、呼吸科和脑卒中科,退药比例为23.28%,22.00%和19.69%。按退药种类统计,抗生素类药物、电解质等辅助用药和心血管类药物位于前3位,分别占29.39%,20.36%和15.12%。按退药原因统计,位于前3位的为患者出院、调整医嘱和转科转院,分别占41.57%,21.99%和10.34%。结论个别科室、抗生素和患者出院引起的退药现象较为普遍,临床部门与药学部门应积极合作,提高工作能力,以减少退药现象。
-
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与应对措施
目的:调查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规范病区退药行为,减少退药的产生,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2013年1~12月退药量进行综合统计,对退药科室和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月退药金额1110.7万元,退药单1672张,全年退药频次多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退药原因主要是医嘱重整,其次是患者转科、转院等。结论退药不可避免,但人为因素造成的退药是可以避免的。
-
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药房退药情况,减少退药,强化科学用药。方法对我院病区各科2012年10月~12月退药原因、品种、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1年和2010年同期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10月~12月共退药2346例次,金额为478937.43元,每例次平均退药195.00元;退药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更改医嘱,要求退药;退药科室主要为脑血管科、呼吸科、儿内科及心内科等,占51.67%;退药品种主要为抗微生物药,占32.44%;该年4季度退药率3.45%。结论我院病区各科均有退药,其量大面广,品种多,原因复杂。今后应加强医院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减少退药。
-
门诊西房退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1日~12月31日门诊西药房发生的423例退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造成退药的主要原因。结果退药原因以医师、患者、药房三者为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应加强医师医患沟通,提高医师业务水平,强化药房工作人员责任心,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减少门诊退药现象的发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药品退药率的作用
目的减少门诊药品退药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方法应用品质管理圈法,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分析目标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10个步骤,统计品管圈活动前后退药率的变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退药率从6.33译降至3.42译。圈员们的积极性、荣誉感、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配合及责任感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药品退药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的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
目的 对本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登记表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退药原因,采取减少退药现象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年~2011年门诊药房退药处方登记表进行分类统计及归纳分析.结果 2010 年退药处方共403 张,占总处方数的2.55‰;采取改进措施后,2011年退药处方共395 张,占总处方数的2.20‰,呈下降趋势.退药原因主要表现为患者拒用、不良反应等.结论 通过规范退药程序、加强药学服务、宣传退药危害、规范医师行为等措施后,我院的退药现象呈下降趋势.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我院如何在现有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增加相应功能以满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
366例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的 对我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探讨减少患者退药的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6月的366例退药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患者退药的主要因素有处方差错、药物不良反应、和医院信息化系统问题等九个方面.结论 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开设药物咨询窗口、完善药品信息、提高医师及药学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法可加强退药管理工作.
-
住院药房退药现象原因分析及探讨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退药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10-02/2010-11的1830份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成退药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在使用药品中存在不良的反应,药房缺水现象严重,还存在转科停药、临时出院、患者死亡等因素.结论:贯彻制度,建立完善的退药程序,退药时应出具患者信息及退药原因的退药单,要有主任医师、护士长和退药护士的签字,与科室的考核挂钩,以督促科室合理用药.
-
病人退药、换药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几年来,患者到我院药房取药后又要求退药、换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这种现象就发生120多例.笔者对兰州地区其他大中型医院进行调查了解后得知,这种现象在各个医院或多或少都存在.现把我院2003年患者要求退药、换药的资料汇总并做分析.
-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12月退药处方285张,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有药品因素、医生因素、患者因素。结论应规范退药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退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我院中心药房退药原因及探讨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退药现象及原因,减少临床退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心药房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退药申请单按退药金额、退药原因、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病区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退药申请4786频次左右,主要退药原因是改变治疗方案后停用医嘱、超剂量、发生不良反应、病故、药费过高,his系统应用问题,药房自身服务问题等。结论:建议从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严格退药管理制度,提高医生用药水平,完善措施,规范管理,改善服务等方面着手,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